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明国 字号:【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依托区域内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11月底,笔者带领两位同志到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旧县镇鹿苑村,就该村依托独特的丹霞地貌和黄茶文化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村情及特点

  鹿苑村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西部山区,一度是当地的贫困村。全村共有人口867人,274户,辖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55亩,茶园面积1065亩。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9860元。鹿苑村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土地肥沃,人文历史悠久,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茶以鹿苑为最”的记载,清朝乾隆年间这里的黄茶被选为“贡品”。2009年,鹿苑黄茶制作技艺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010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鹿苑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启用“御贡鹿苑春”为注册商标;2010年鹿苑黄茶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2014年,鹿苑村被认定为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近年来,村里通过技术培训、为群众争取贷款、集中采购种苗等措施不断激发群众种茶热情,并在2008年成立远安县首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实现茶产业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合作化经营。目前,全村茶叶加工车间4座,专职工人45人,带动村里富余劳力200多人就业,仅茶叶一项,每年可为群众增加收入2000元。此外,鹿苑村依托黄茶产业和黄茶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力争打造成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餐饮娱乐、游乐玩耍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茶叶品牌的打造和旅游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鹿苑村的经济增长。2014年全村黄茶产量达24吨,好茶每斤售价在1000元以上,均价在200元左右,总产值逾千万元;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当地农村劳动力占鹿苑茶叶合作社、旅游公司人员总数的80.7%;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茶叶合作社成立前的2008年增长约50%。

  二、发展成效与做法

  一是以生态茶园建设为基础,推进黄茶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多年的发展,鹿苑村黄茶产业已初具规模,逐渐成势。尤其是近年来,全村发展了无性系茶叶育苗40万株,建成了无性系茶园250亩及连片100亩的基地,并申报了绿色食品标识。随着全村生态茶园建设不断成型,鹿苑村开始思考把农业发展与旅游要素进行有机结合,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黄茶产业链。

  二是以合作社和企业为龙头,健全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2008年,该村成立了远安县首家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党员代表带头示范、入股分红、技术服务等形式,鼓励群众入社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引导村内茶叶种植户积极参与抱团发展,通过7年的不断努力,发展社员218户,成员覆盖周边6个自然村,发展网络农户839户,覆盖远安县7个乡镇,创响了远安特色的鹿苑黄茶品牌。同时,依托黄茶田园观光、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等优势,村集体于2015年投资300万元注册了鹿苑旅游公司,建立了杨家湾旅游基地,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8家,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以农民合作社和村集体成立的企业为龙头,带动全村共同发展黄茶产业和休闲观光旅游,充分开发了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

  三是以加强经营管理为动力,推动黄茶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鹿苑茶叶合作社始终坚持“民主管理、股份经营、服务对接”的理念,在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运作模式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产品加工、统一包装销售”的合作化经营管理路子,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格局。2008年,该村注册了“鹿苑茶”商标,2009年被省文化厅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同时,鹿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取由村集体控股,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司重大事项由村集体议定,公司运营由聘请经理全面协调实施,财务管理实行村企分开,并成立监事会,监督公司的规范化经营管理。

  四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完善村庄休闲观光旅游服务环境与功能。近年来,鹿苑村围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坚持快建慢游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鹿苑村精品茶园500亩,完成园区1500米生态沟渠建设、1000米步游道和5000米喷灌设施主管网铺设,建设通景公路7.6公里和末级渠道4662米。建设生态化旅游烧烤区1处,内含景区商廊、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池1个、垃圾桶8个;安装100盏太阳能路灯,设立23块景区旅游标示标牌。基础设施的完善健全,为鹿苑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五是以加强人才培训为保障,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黄茶、旅游、餐饮从业人员素质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旧县镇、鹿苑村镇村两级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投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依托农民学校等培训阵地,结合科技进村入户,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等为重点,对从业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借助科技信息平台建设,编印发送茶叶、农情等各类技术指导信息;坚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通过严格筛选,组织8家农家乐10名从业人员参加县级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上岗人员培训率达100%。

  三、思考与启示

  保护好生态与历史文化就是保护好金饭碗。近年来,远安县以全域景区化为统领,以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等为抓手,着力打造湖北最美县市,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优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实现农业创新发展要走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从鹿苑村的发展实际可以看出,要解决我国农业农村现有问题,不能单就农业谈农业,特别是必须跳出单纯抓生产的窠臼,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和农业农村服务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联动互动、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的收益。

  村民主体作用与现代组织形式要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休闲农庄、产业园区等多主体作用,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等组织形式,使劳动者的劳动与劳动者的资本有机结合,形成产权清晰、利益直接、风险共担、机制灵活的制度安排。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农民创业搭建平台。随着远安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火热发展,鹿苑村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以黄茶文化为依托,大力打造以生态旅游、农家休闲为主的农家乐行业,并鼓励有识之士返乡创业,吸引了一大批村民回流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政府积极引导与支持。在我国,农业家庭经营较为分散、实力弱、积累慢,农户是松散的,土地是零散的,资金是闲散的,市场是分散的,合作组织是软散的,每人一亩三分地还细分到4-7块,并且在诸子均分制中更加细碎化。因此,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完全依靠农民自己是很难实现的,亟需政府的推动,通过规划指引、宣传推动、资金支持、项目扶持,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