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蒙城:合并小块地 推行“一块田”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汪 洋 字号:【

  安徽省蒙城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破解农村耕地零碎化问题,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之机开展了农村“一块田”改革试点,推行土地互换并块,效果显著。

  问题倒逼 群众自发开启改革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零散的地块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耕作和规模种养业发展,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整合和土地流转,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养效益。”蒙城县农委经管站站长冯怀宇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初实施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该县按土地的优劣等次“户均分田到户”,造成了农户承包的地块零星分散、面积较小,最多的一户农民有11块地。

  “2008年,一家合作社到俺们村流转80亩土地从事蔬菜种植,当时牵涉有100多户农民,仅和各个农户沟通、签订流转合同就花了大半年时间,费时又费力。”蒙城县小辛集乡党委委员、李大塘村第一书记李洪军深有感触地说。而如今,该村基本全部实现了“一户一块田”,平均每块地的面积在7-8亩,有的一家兄弟几个就一大块地,有30多亩。

  “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零散的地块在经营、流转和租赁过程中,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各地群众先后自发开展了农村土地‘一块田’改革试点。”冯怀宇介绍说,先行的几个村子,通过农户协商,互换并块,每家都是“一块田”,群众皆大欢喜。如:2010年9月,楚村镇李马村9个村民组为解决新农村规划建设置换土地;小辛集乡李大塘村4个村民组为了便于耕种,陆续开展一块田试点;2012年秋种时,立仓镇炮台沟村18个村民组“一块田”改革试点成功……

  “针对一些乡镇由农户自发开展的‘一块田’改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于2013年启动了全县‘一块田’改革试点。”县农委主任韩健告诉记者,具体来说,“一块田”就是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农户协商一致,把零碎分散的耕地,以互换并块的方式依法流转,形成“一户一块田”。

  试点先行 政府引导不包办

  “俺们在推进‘一块田’试点工作中,政府因势利导,只引导、不强求,只指导、不包办。”韩健告诉记者,通过组织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入户谈心,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整个改革从一开始,便让广大农户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并地、怎样并地、并地后有什么好处。

  试点先行,政府引导流转。2013年,蒙城号召全县19个乡镇各选择1个干群基础比较好的村进行试点,不搞强行推进。通过试点,群众看到户均“一块田”的好处,纷纷申请列为试点村。同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凡完成“一块田”改革工作的镇、村,县里每亩奖补10元,激发了广大干群参与的积极性。

  把握政策,科学制订方案。摸清集体土地家底,以村民组为单位,对承包土地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核实承包人口、承包面积、地块四至以及流转情况等,逐户登记造册,张榜公示。在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并块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事历,做到“四个结合”,即:确定地块等级与农田治理相结合;并块互换流转与宅田合一相结合;预留机动地与美好乡村建设宅基用地、集中公用墓地等农村公益设施用地规划相结合;落实农户地块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相结合。

  规范操作,有序扎实推进。一是成立土地并块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村民推荐产生,该小组负责各户承包土地面积的核查和地块路网、渠道规划。二是摸清底数。对每块土地进行实地丈量,登记造册,摸清农户承包土地面积、地块分布及建房占地、坟地、林地、机井、道路、沟渠等情况,为并块互换土地提供真实依据。三是评定土地等级。根据土地肥力、地块位置、生产条件等,经过村民评议,确定土地等级和面积折算比例。四是抽签互换。第一轮抽顺序签,确定农户抽签顺序;第二轮抽换地签。按照第一轮抽签顺序,组织农户抽换地签,确定农户“一块田”的地块面积和四至。互换完成后,各农户对新的互换地块签字认可。

  严格验收,完善确权手续。组织监察、农委、土地、财政等部门分乡镇考核验收,并将验收结果书面报县政府。乡镇负责对所辖村、组逐个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村组实施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县农委备案。为严把资料关,完善档案材料,每个步骤都做好文字记录,切实履行村民代表、经办人、审核人、承包农户签字手续。实行“一户一表、一村一册”,形成完整档案材料。通过统一上报乡镇集中备案存档,实行档案规范化管理,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奠定坚实基础。

  小块并大块  效益大提高

  “小块并大块后,一方面大大节省了农民在整地、播种、浇灌、机收等耕种环节的开支;另一方面,大块连片的土地,也吸引了众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前来投资兴业,发展现代农业。”李洪军说,如今,李大塘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10多家。

  “俺们是2012年来到李大塘村的,目前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加工、贸易、研发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日韩、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站在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宽敞整洁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放眼望去,数百名来自周边村落的工人正忙碌不停。谈起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董事长陈文芳信心满满,“小块并大块后,土地流转方便快捷,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目前我们自营的基地已达4000多亩,仅去年一年支付给周边农户的务工工资就达600多万,目前正在申报省级龙头企业。”

  “‘一块田’改革有效盘活了农村耕地资源,既整合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又为农村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建设提供了用地支持。”冯怀宇告诉记者,“一块田”减少了垄沟、水渠、生产道路等占地,对一些荒废地、闲置地进行了整理,增加了土地面积。如该县乐土镇丁堂村“一块田”试点前土地5200亩,并块后达5980亩,增加土地780亩,增幅为15%。同时,“一块田”使农户土地变得相对集中,从原先块均一亩地、少则几分地,互换后块均5-7亩,少数地块突破30亩,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提供了良好条件,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块田”改革试点还减少了土地流转协商谈判量,加速了土地规模经营。截至目前,蒙城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91.2万亩,流转面积1000—5000亩的经营大户23家;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已发展到300多个。同时,“一块田”改革试点也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像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正逐年增加。

  说起“一块田”改革带来的变化,李洪军给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推行“一块田”前,每户平均有四到五块承包地,种植成本较高,投入劳动工时多,耕种、收割、灌溉等环节投入增大。实施“一块田”后,两季作物种植亩均节约成本30—50元。此外,土地互换整合后,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纷纷进城务工经商,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统计,到去年底,全县19个乡镇、5464个组,通过农村土地互换并块改革试点,合并承包面积165.61万亩,占全县上报二轮承包土地面积的90%以上。其中104个村整建制完成。”韩健说,推行“一块田”改革,农户承包土地没有改变,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却发生了显著变化。可以说,实行户均“一块田”既保持了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稳定性,又适应了农村发展形势的新变化,一举多赢。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