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地处贵州省西部乌蒙山区,喀斯特地貌突出,石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32%,463.46万亩耕地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47%,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荒山荒坡面积27.39万亩。全市44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28万人,其中77%为农业人口,大多分散居住在大山里,4个县(区)中,有3个国家级扶贫县,1个省级扶贫县,60%的村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在这种“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自然条件下,六盘水市坚持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各类产权要素,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实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的路径。
一、主要做法
(一)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股份合作。贵州是在全省将15年土地承包期再延长50年,在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地区。六盘水市在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确保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农户按照“市场主导、平等自愿、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原则,以其土地经营权入股规模经营主体,成为股民,并按比例参与收益分红。
一是引导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钟山区大河镇周家寨村在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基础上,70户农民以20年的土地经营权入股民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的承包地以实际丈量面积计算,共计843亩。合作社于2011年9月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主要从事葡萄种植。据合作社理事长任龙勇介绍,他们对入股农户采取“保底+分红”的收益分配方式。在葡萄种植不能产生效益的前三年,或因遭受自然灾害无收益的年份,农户每年可以分得600元/亩的保底分红。产生效益后,盈利按合作社70%、入股农户30%的比例进行分配。
二是引导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六枝特区郎岱镇在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的基础上,引导花脚、阿乐、石糯尾、青菜塘4个村的3000多户农民,以6000亩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入股贵州天地人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猕猴桃产业基地,土地股份占总股本的10%。该公司自2013年开始基地建设,采用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补贴、统一规划的运作模式,主要种植黄金果、红心猕猴桃等高端优质品种,在栽种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产品的标准实施,目前已建成猕猴桃文化园、生态养殖场、有机肥厂、沼气池等相关产业链条。由于猕猴桃一般3年挂果,5年进入盛产期,预计基地的猕猴桃2016年即可挂果,盛产期年产量可达1200万斤以上,纯利润可达6000万元。在猕猴桃基地产生效益前,公司每年向农户支付600元/亩的保底分红;产生效益后,公司以其纯利润的10%作为土地入股分红,农户可按其入股土地面积占全部入股土地面积的比例获得股金分红。
2014年,全市共有17142户(8万人)以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入股土地面积19.53万亩,入股农户的股份分红相当可观。
(二)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资产。在对农村集体各类资产进行清理核实、确定权属关系的基础上,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同意,将集体投资兴建或购置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等资产评估入股,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山岭、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的经营权折价入股经营主体,使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合作社、企业等经济组织的股权,并按比例获得收益。六枝特区陇脚乡花德村,有集体养殖场办公用房1000多平方米常年闲置,在发展茶产业过程中,该村将这些办公用房作为出资,入股到六枝特区驰诚养殖专业合作社用于茶叶精加工,每年可获得固定分红2万元,成功激活了农村闲置资产,有效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
(三)探索财政资金转变为农民股份。六盘水市探索将精准扶贫到户的财政补助资金、各级财政投入村集体的建设项目资金等,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的股金,投入到经营主体形成股权,并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
一是扶贫资金转变为股金。将精准扶贫到户的财政补助资金,投入到效益较好的金融机构或企业,合理确定贫困农户持有的股份比例,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加贫困农户的收益。2014年,钟山区经申请和审核共确定187户(337人)农村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员和115户(115人)城市无正式职业的贫困人口为扶贫对象,在六盘水市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时,委托2家区级国有农业公司用684万元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购买原始股份400万股,每股年收益率为15%,农村与城市扶贫对象按10∶1的比例分配收益。为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均等受益,该区还实行资金变股金分红退出机制,规定农村贫困人口年收入超过2300元的扶贫标准时应无偿退出其收益分配权,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审核一次。
二是财政专项资金转变为股金。将村集体申请到的各级财政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专项资金,作为股金投入到合作社、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持有的股份,并按股获得收益。经民主决策,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2014年底将财政壮大村级集体资金100万元入股该区朝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高标准茶叶4200亩。在项目建设的前三年,公司每年向抵耳村支付保底分红8万元,自第四年起,每年在上年向村集体分红的基数上递增1万元,最高至15万元。抵耳村所得股份收益按照4∶6的比例进行再分配,其中40%用于村集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60%用于扶助本村贫困人口,直至整村脱贫。
三是财政项目资金转变为股金。将各部门投入到村经济组织的各类项目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量化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的股金,并按股获得收益。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将22亩集体土地以每亩3万元的标准作价入股,与36户农民共同出资2380万元成立了岩博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重点养殖绿壳蛋鸡、野猪、芙蓉香鸡等特殊品种,村集体出资占2.8%,农户出资占97.2%。近年来,合作社通过各种渠道共申请到各级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基建项目资金60万元,省级扶贫资金100万元,县级财政补助资金40万元,全部按原始出资比例量化到股东头上,成为股东持有的新增配股。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由合作社占有使用,而资产收益则由股东按股分红。
2014年,全市整合农业、林业、扶贫等11个部门各类财政资金2.6亿元,带动集体资金6608万元、农民自筹资金3260万元入股经营主体,56682名贫困人口受益于扶贫资金入股,30789人因此脱贫。
二、取得成效
(一)创新了农业规模经营体制机制。通过引导农户将承包地入股合作社、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改变了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方式,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规模经营主体而言,按照农户持有股份向其分配收益,而不需向其支付土地租金,可以在不增加农业经营成本的情况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入股农户而言,通过以承包地入股规模经营主体,并在主体内部劳动就业,使其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实现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从实践看,多种形式的土地股份合作比土地流转更具机制上的灵活性、优越性和可持续性,是一种更有效的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
(二)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将集体资源、闲置资产以及财政资金入股等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增强了村级组织治理能力,探索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可行路径。为推动各村均衡协调发展,该市还将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村联合起来,组建34个联村党工委,任命发展能力突出的村支部书记为联村党工委书记,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实现农村抱团发展。
(三)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将分部门、分类别、分项目的分散资金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闲散资金、自筹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将财政资金转变为村集体或农户在合作社、企业的股份,将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变为农户长期稳定的财产收入,建立了长效的农民增收机制,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扶贫开发的精准度。
(四)培养了职业农民。在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过程中,六盘水市涌现出了许多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经营主体的负责人大多是有文化、懂技术、有资金、会经营的当地企业家,他们既熟悉农村实际情况,又善于捕捉市场信息,能根据市场导向组织生产,运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他们是新型农业经营者,在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的同时,培养了新型职业农民。
(五)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将其承包土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在主体内部就业,获得相应的工资收入或劳动报酬。
(六)发展了现代特色农业。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发展了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吸引了能人进入农业,增加了农业资金投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贵州山区特色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水城县流转3000亩土地建设猕猴桃基地,已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用于平整流转土地,修建灌溉水渠,栽植花草树木,站在山顶观光台上极目远眺,嫩绿的猕猴桃树与白色的固定支架井然排列在连片的土地上,四周的田间道路实现联网硬化,构成了山区农业的一道独特美景。目前,该市正在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计划到2018年,发展猕猴桃100万亩、茶叶100万亩、干果100万亩,种植商品蔬菜50万亩、红豆杉及中药材50万亩、刺梨50万亩、红花油茶50万亩、草食畜牧业50万亩。
三、相关建议
(一)提高改革思想认识。对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人们一般认为重点主要是在经营性资产量大的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城市郊区,而对于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广大农区,则被认为缺少改革的条件,改革的紧迫性不强。六盘水市的探索告诉我们,广大农区同样具备产权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通过推进改革,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能够产生超乎人们预想的积极的经济、生态、社会效果,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增强对农区开展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可在适当时间召开改革座谈交流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参加,总结交流该市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做法,研究讨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问题,为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营造积极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引导农户以其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的有效形式。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用益物权,是广大农区的农民拥有的最主要财产权利。因此,各地要按照中央政策要求,抓紧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户。在抓紧抓实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