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要创新,集体经济要发展,管好财务是前提,盘活集体资产是手段。笔者结合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实际,就农村财务管理如何适应新机制、创新新体制进行探讨,仅供参考。农村财务资产究竟如何管,概括起来为四个字:“改、建、管、审”。
一改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概况。目前夷陵区先后建成了五家社区股份合作社和四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改制前资产总额2053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552万元,改制后资产总额101052万元,经营性资产90577万元, 资产总额比改制前增98999万元,经营性资产比改制前增89025万元;累计分红66.65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50个。
取得成效。一是创新集体资产股份合作模式,促进集体家底增值。2007年黄花镇军田坝村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第一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全村企业达41家,新发展25家,产值2个亿,农业总产值达10757万元,就地安置劳力700余人,创劳务收入800万元以上。二是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军田坝股份合作社成立以来,投资了近千万元完善基础设施,目前已修建了27公里的村级水泥公路,25000米U型沟渠横竖成网,宽带光纤和闭路电视通达农户,90%的农户拥有楼房,全村现有甲级村卫生室2所,极大增加了农民居住的幸福感。黄花镇军田坝村2012年被评为夷陵区第一个全国文明村镇。三是创新农民生活保障体制,确保农民利益有保障。2012年,三峡坝区第一家组级股份合作社——湖北宜昌八河口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改制后的八河口市场拥有100多商户400多家摊位,总资产2682万元,净资产2156万元,股本总额2325万元,股份总额2325股,股东人数360人,经过股份合作社盘活资产,当年股民分红就达58万多元,人平2300元,组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0万元。该股份合作社是夷陵区唯一一个当年建成、当年分红的组级集体经济组织。
二建
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平台
概况。2009年全区各乡镇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所,村设立“三资”管理工作站,2013年区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被宜昌市政府冠名宜昌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全区形成了区、乡、村三级联动网络。截至2014年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共发布信息近300条,成功交易6000余宗,流转土地3.2万亩,交易额1.8亿元;招投标300多宗,标的金额1.4亿元。2014年区政府为了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小微企业发展,拿出2000万资金担保,开展融资服务,放大贷款2个亿,目前对市场主体开发“助农贷”、“保证保险贷”和“助保贷”三个品种。
取得成效。一是规范了交易行为。区设交易中心,乡镇设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所,村设立工作站,产权交易实行“六个免费”,即免费发布信息、免费政策咨询、免费业务指导、免费提供合同文本、免费交易鉴证、免费跟踪服务,做到了交易规范。为了防范风险,交易中心实现风险防控制度,流转土地的经营者实行预付租金,或者是年前支付租金到交易中心所指定账户(一般是村)的办法,降低流转土地风险。二是提升了经济效益。中心成立以来,建立了市、区、乡、村产权交易平台,实行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夷陵区夷陵经济开发区黄金卡社区原集体企业装卸公司,多年来企业经营不善,面临倒闭,今年社区通过网上公开对外发包,承包费竞标达到每年15万元。三是拓展了服务项目。开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项目,实现农企双赢。高山云雾土地股份合作社采用企业资产入股、农民经营权入股的形式建立起企业经营、农民受益的利益衔接机制,目前该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7258亩。2015年,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为高山云雾土地股份合作社颁发了全区首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
三管
强化农村集体财务资产监管
一是加强建立立体式的行业管理体系。区、乡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委员会,村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小组,村财经委员为“三资”监督员和信息员,在实施环节和运行过程中实行全方位监管。区成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为全区农村集体“三资”提供统一交易平台。各乡镇依托财政所,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所、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受委托的农村集体“三资”进行代理、登记、评估、验证、核定等。各村设立“三资”管理工作站,负责清产核资、登记建账等基础性工作。
二是加强建立规范资产、资源交易流程。对村集体所有的账面有价资产、账外资源性资产每年年终进行一次清理核实,对不良资产按程序核销,对违法违规流失的资产依法依规追缴,做到账实、账账、账表、账证、证证“五相符”,资产财务明细和债权债务明细“两清晰”,并依法界定所有权归属。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集体的债权债务进行妥善处理,做到资金归“笼”、资产入账、资源上册。对集体资产、资源的添置、处置,由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向村民公示,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交村民委员会经办人实施。
三是完善规章制度,操作程序规范化。在资金管理上,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资产资源的管理交易上,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制度》,解决底数不清、家底不明的问题;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处置制度》等,解决资产乱处置、乱添置问题;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年度审验制度》,解决资产产权过期、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信息管理制度》等,解决信息不畅、公开不够的问题。
四是加强综合监管,实现监督立体化。建立民主监督、行业监督、部门监督的一体化联合监管机制,达到管事与管人的有机统一。将民主监督、行业监管、部门监管和运用科技手段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监督规范化、科学化、立体化。
五是加强档案管理,实现管理痕迹化。全区规范“三资”管理文书38个,资金使用、资产添置、处置、资源发包、招租等实行实地审核报批制度,对资产增减、资源经营情况进行登记,年底进行审验,实现动态管理,并对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实行痕迹化管理。
四审
加强村级财务审计
农村财务日常审计主要是对村级发生的所有经济事项开展每月或每季度一次的审计。村级经济事项发生时,经过“四议两公开”议事程序,村民委员会提出经济事项,村务监督小组对经济事项进行事前审议、事中参与监督,同时乡镇财务代理中心对村级日常收支及资金使用过程也进行事中管理与审批。经济事项完成后,进入报账程序,按照“三签一审”制度,经办人写明事由,村务监督小组审签并盖章,财务负责人签署肯定性意见,财务代理中心审计盖章后入账。
农村财务专项审计主要是对单个专项经济活动或者群众反映强烈要求专项审计的经济活动开展审计。如,村级换届前对村“两委”班子任期经济责任、农民负担、土地补偿费、个别经济事项的审计。专项审计为定期或不定期审计。审计程序要求编制审计方案,书面通知被审计单位。审计通知书上应写明审计内容、方式、时间和要求等。属于委托审计的,还应写明委托单位。审计结束后出具审计报告,在送审前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核无异议,审计报告事项应当向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通报。2014年全区组织了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审出本届个人经济问题6个村,其中村干部11人,金额142.50万元,已有6人退赔金额0.55万元;3人涉案金额122.6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另有2人因违背财经纪律,坐收坐支、挪用集体资金16.296万元,已移交纪监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坚持村民主理财监督组织审核制、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制、经济事项定期(专项)审计制和资产、资源添处置(招标投标或公开协商竞价)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制。对村级财务实行以审代管,有效促进村级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农经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