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随思——贵州省金沙县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初探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黄力程 字号:【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总面积2528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街道)241个村(社区),总人口66.7万人,耕地128.6万亩。利用任职班实践调查的机会,笔者对金沙县农业规模经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

  一问土地流转:土地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必然途径。金沙县自2009年就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县、乡、村都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截至2014年底,全县31%的耕地实现流转。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土地流转成本偏高。金沙县人均耕地少,农民“惜地”心理重,不愿轻易流转自己的土地。同时,由于金沙县生态环境好,适合发展有机农业,企业进入农业积极性高。在这两方面因素推动下,土地流转价格水涨船高,流转一亩坝田费用高达800-1100元。二是土地流转过程不规范。土地流转随意性大,部分流转仅有私下口头协定。即使签订书面合同,一般也是简单的协议,对流出方、流入方的权利义务没有明确界定,也未向发包方村委会申请或备案。三是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不健全。土地流转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存在转不出、租不到的矛盾。

  要破除金沙县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形成土地资源有序流转、合理配置的良好局面,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和引导,在搞好土地确权颁证、尊重农民流转意愿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搭建流转信息平台,降低土地流转交易成本;二要结合实际制定土地流转规范流程和标准协议范本,供农民流转土地时参考使用,引导农民提高权益保护意识,逐步规范流转程序;三要加强政策扶持,对流转土地种植主要粮食作物或带动农民范围大、效果好的规模经营主体进行补贴。

  二问资本下乡:如何让跟风盲流顺应改革潮流

  工商资本下乡务农,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金沙县煤炭资源较丰富,由于近年行情不好,一些“煤老板”转而开始投资农业,为农业发展带来了资金,但也存在一些隐忧:一是对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和高风险认识不足,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岚头镇的张忠雄从2014年开始投资肉牛养殖,投入100多万元从吉林引进83头西门塔尔牛,但由于缺乏经验,前期牛舍设计出现失误,半年内已改造3次。二是管理粗放,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高。“金沙贡茶”是金沙县的地域品牌,但由于没有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茶叶种植、采摘随意性较大,不管质量优劣都挂上了“金沙贡茶”的标签。三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有待提高。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主要还是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力雇用等方式实现,农民通过龙头企业参与现代农业经营的程度低。

  工商资本下乡是一把“双刃剑”,要让工商资本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必须双管齐下,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既要搞好规划、加强监管,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农业,防止一哄而上和无序竞争;又要创新方式、建立机制,通过订单农业、“公司+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问主体培育:政府如何站好位、服好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四化同步”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原动力。为此,金沙县设立了财政专项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68家、农业企业484家、农民合作社525个。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各种新型主体的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存在人为“垒大户”、追求概念效应等问题,一些主体名不符实、不符合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通用界定意义。二是政府在培育新型主体中有时操之过急。金沙县制定下发了《金沙县优质、高效、生态现代家庭农场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至2016年全县创建100家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的目标任务,在政策驱动下,一些成熟度不高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大量涌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一种市场经济组织,主体的培育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主体的设立和消亡主要应由市场机制来决定。在鼓励新型主体自主发展的同时,要通过完善土地政策、健全流转市场、制定财政金融信贷扶持政策、放宽市场准入等方式加强指导和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

  四问产业发展:特色产品如何形成优势产业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应对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金沙县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水土资源,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势十分明显。该县正在打造“六大特色农产品基地”,传统优势产业和山地特色农业齐头并进。调研中也发现,虽然金沙优质特色农产品多,但竞争力强的产业并不多,生产管理不规范、科技含量低、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市场风险意识淡等问题还普遍存在。

  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全产业链入手,做好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成长,以产业成长促进企业壮大,一手抓招商引资,引进先进生产加工技术,一手抓企业培育,鼓励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加强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市场风险意识,减少经营的盲目性。

  五问品牌建设:如何让巷子里的酒香飘遍四海

  品牌是信誉的凝结,规模化经营很大程度上需要品牌带动。金沙县提出了“三抓”(抓市场、抓销售、抓品牌)的工作思路,积极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湾子辣椒”、“金沙贡茶”分别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康星”、“冠香坊”、“禹谟醋”、“温家醋”等8枚商标获贵州省著名商标。但调研也了解到,由于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偏小、营销能力较弱、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金沙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大多都局限于区域内,养在深山无人知,鲜见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无法带来更大规模的销售额和附加值。一些区域公共品牌的产品标准、生产标准、使用规范等尚未建立,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埋下隐患。

  要让好产品卖得好,关键是抓好农产品营销,核心是塑造农产品品牌,捷径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开展营销实用技能培训,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参加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有效拓宽营销渠道,对接产销环节;制定县域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强化区域公共品牌的管理、保护和宣传,加快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研究制定农产品电子商务扶持政策,抓好网络覆盖、物流配送、平台建设等配套工作。

  六问金融支农:能否实现共生共赢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而农业又是贫血的产业。由于农民和涉农企业经营风险大、借贷成本高且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金融机构往往不愿发放涉农贷款,贷款难已经成为农民和涉农企业共同的心病。为解决抵押难问题,金沙政府出资5000万元成立了汇金担保公司,每年财政投入10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从调研情况看,金融支农的力度还比较小。一是政策性金融支持能力不足。岚丰村的王光伦回乡创办茅岗茶叶专业合作社,从农村信用社获得信用贷款不足,不得已将自己房子卖掉,至今还住在村头废弃的教室里。二是融资贷款成本偏高。据贵州隆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经过汇金公司担保办理了600多万元的贷款,算上担保费用等年利率超过13%。三是农业保险参保率偏低。由于农民对政策性保险的认识不足,主观上也有低估农业经营风险和受灾依靠政府救助的思想,再加上保险理赔手续烦琐、耗时过长,农民参保的意愿不高。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迫切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更多借助市场和社会资金的作用,一要加大扶贫开发资金用于贷款贴息的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争取将茶园、标准化圈舍等纳入抵押物,探索建设股权交易质押平台,鼓励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创新保险模式,促进保险公司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简化理赔操作程序,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

(作者单位:农业部办公厅)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