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派驻驻村第一书记的河南省新县金兰社区,曾是省级重点贫困村,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在助力帮扶社区脱贫以后,集团聚焦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打造“红、绿、金、蓝”四色富村品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了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农民群众稳步增收的良好态势。
打造“红”色党建服务品牌,引领激发内生动力。近年来,集团按照强化基层党建阵地建设、推动绿色数字赋能基层、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水平原则,投入80余万元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绿色“双能”(节能、智能)升级改造,打造“零碳型”党群服务中心。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基层治理,对社区服务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创新开展便民服务。同时,探索打造“1+5+N”党建服务品牌(1即瞄准“乡村全面振兴”这一目标;5即“五微一体”活动,微课堂、微团队、微服务、微走访、微榜样;N即力促办好N件实事好事),从“微”处着手把群众服务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创建“致富带头人+党员”“能人党员+群众 ”“合作社+群众”三种发展方式,搭建强村富民三大共建平台。通过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进一步增强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打造“绿”色农旅融合品牌,守好发展生态底线。近年来,集团先后在社区实施建设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星空民宿、儿童亲子游乐等项目,将当地打造为体育小镇,带动周边群众联动发展写生民宿、农家乐等产业,从业群众人均年增收0.5万元;持续支援社区建设金兰农业产业观光园,打造生态观光、休闲采摘、亲子娱乐于一体的草莓种植基地,每年为金兰集体经济带来近3万元租金收入,同时带动周边部分群众就近就业;探索“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新方式,以社区居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投资成立环卫公司,在整体人居环境提档升级的同时,为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净收入,带动村民就业1800余人次/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
打造“金”色特色产业品牌,拓宽富民增收渠道。以“增资扩股+产业发展”的资金模式,帮扶社区居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投资及入股主体,助力当地水厂企业扩规提能。在帮助水厂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集体经济通过“占股分红+定额返还”方式每年增收近15万元。立足社区资源禀赋,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产业化发展方式,招引在外成功的县域籍人士回归投资建设生姜种植基地,流转撂荒田58亩,亩产生姜可达5000斤,亩产最低收益3.2万元。除带来地租收入,同时还解决群众就业。结合县域主导产业定位,依托社区自然资源优势,选派行业专家开展前期调研论证,鼓励支持当地发展中药材种植,持续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打造“蓝”色人才培育品牌,助力乡村长久振兴。做强集体经济,引才育才是关键。着重抓好村支书队伍建设,集团每年投入资金10万元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结合社区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民宿建设等重点工作,组织村干部外出观摩学习,干部队伍眼界和思路进一步拓展;严格选优配强村集体带头人,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发现并培育村级后备干部;全面实施素质提升行动,充分利用社区紧邻县级公训基地的优势,组织村民开展“红城月嫂”、电商直播等实用技能培训,累计帮助10余名村民获得“一技之长”,实现家门口就业;支持金兰九年一贯制学校师生组建机器人战队,持续赞助该战队参加各类科技比赛。不断加强农村科学普及力度,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后备人才支撑。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公司定点帮扶办公室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