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推动乡村文明善治先行
时间:2025-01-09 09:36:1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浙江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统领,持续迭代、跃迁升维,由表及里、塑形铸魂,强统筹、健机制、聚合力,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的乡村治理体系,以乡村善治赋能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条抓块统的共建格局。发挥“千万工程”中党建引领的关键作用,用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二十条”,建强乡村治理“战斗堡垒”。一是建好“141”体系。推进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全覆盖,在所有乡镇组建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个平台”,全省1.97万个村设置网格8.5万个、配备网格员84.5万人,构建起机制完善、功能集成、运行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用好“三员”队伍。联动落实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文化特派员制度,2024年新选派“三员”2.8万名。配强村级班子,全省70.6%的村配备1名以上大学生,每个村储备2名以上主职后备人才。三是抓好“三清一促”行动。以村级债务清算、工程清查、合同清理和促进强村公司规范运行为牵引,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建成清廉村居1.32万个、覆盖率78%。

  坚持守正创新,打造务实管用的共治模式。发扬“千万工程”蕴含的务实作风,以问题为导向,深化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创新数智赋能。一是擦亮“枫桥经验”金名片。全面推行“村民说事”“民主恳谈”等模式,制定村级议事协商规范指引,98%的矛盾和问题在乡村两级得到解决。二是构建“浙农智治”主平台。建设数字乡村引领区,创新打造“浙农码”,以数智赋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村治理。开发五级联网的“浙农经管”应用,实现村社家底一库集成、财务审批一网通办、阳光公开一清二楚、穿透监管一览无遗。三是夯实“法治乡村”基础盘。出台全国首部“千万工程”专项法规,专设村庄治理章节。协力探索法治驿站、共享法庭、一村一法律顾问等法治实践,县级以上民主法治村占比达90%。

  坚持人民至上,打造多维立体的共享场景。坚守“千万工程”蕴含的为民情怀,聚焦服务可及、惠民可感、成果可享,打通乡村有效治理与农民美好生活相互赋能的通道。一是共享全域和美新家园。推动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五村并进”,成功创建千个未来乡村。迭代升级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打造万个诗画江南和美乡村。二是共享全量增值大服务。构建“农呼我为”快速响应机制,创设“浙农帮帮团”,整合资源打造乡村数智生活馆,推动政务服务从城市到乡村、从窗口到村头。三是共享全面文明好乡风。深入推进“浙风十礼”乡村文明实践,“一县一策”制定移风易俗负面清单,用好农村文化礼堂阵地,丰富村晚、村跑、村运等活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坚持系统集成,打造协同联动的共融生态。把握“千万工程”蕴含的系统观念,打好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组合拳”,在共富路上同步实现乡村善治。一是片区组团促联。推行“多村合作、跨区组团”,实现区域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共同振兴,培育了大下姜、大余村、大李祖等一批乡村振兴“联合体”。二是街乡共治促合。推广云和“街乡共治”实践,建立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保障进城农民合法权益的治理机制,让农民进城安心、放心、舒心。三是青年入乡促融。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强化全链条政策供给,积极支持青年入乡发展,引育乡村治理等“十路”人才,推动乡村与青年双向奔赴,持续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