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筋健骨”练内功 “充电蓄能”强素质——山东省青岛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纪实
时间:2025-01-09 09:15:1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齐磊 甄瑞 字号:【

  70多个日夜,700多个学时,5个省份15个城市1万多公里路程……2024年11月,由山东省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为期3个月的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圆满结束,301位来自青岛所辖的7个涉农区市的学员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归到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将新思想新理念新机制融入青岛农业农村发展实践之中。

  青岛市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以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为核心,聚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素养,精心策划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粮增产增收、农业科技推广等6个主题班次,通过理论学习、田间实训、入户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民“强筋健骨”练内功,“充电蓄能”强素质,助力发挥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处处长于琛琛在开班式上说:“这6期市级培训班是为了促进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而打造的精品班、示范班,让产业最需要、群体中最优秀、个人最渴求的人参加到培训中,努力培养一批更具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整合资源、统筹谋划,找准课堂学习新路径,搭建农民学习“主阵地”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调配精干力量,统筹各方资源,和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同志一起反复沟通,针对性制定培训方案、遴选培训对象、分类开展培训、优化培训方式、做好培训组织管理及跟踪服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堂与田间结合、省内与省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落实农民“点菜”、学院“配菜”、专家“上菜”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从“填鸭教学”向“情怀养成”转变,为农民“造血”,增强内生动力。

  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坚守“学员至上”的核心理念,将学员需求与体验置于首位,构建一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学习社群。培训班高度重视授课师资能力及水平,坚持专业权威、结构合理,既有专家学者讲授理论和趋势,又有行政主管面对面授课,还有企业咨询专家讲解实战要点,以及典型代表交流经验,形成了多元化师资团队。专家学者授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将复杂的政策背景与理论框架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真正领悟到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与长远意图。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组建“处长讲师团”,为学员讲授“行政主管第一课”,围绕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助力粮食稳产增收、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青岛市畜牧业现状与展望等主题,结合部门重点工作及相关政策为学员提供发展思路、指明前进方向。

  深知此学习机会宝贵,培训班学员克服工作与生活的种种困难,严守培训规范,全身心沉浸于求知之旅。学员间彼此激励、携手共进,课堂上聚精会神、思维活跃;下课后热烈讨论、分享心得。“培训班不仅关注传统农业技术,更注重引导开拓创新。我们了解到智能化农业设备的应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及生态农业的重要性。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让我们意识到,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可以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来自乡村运营管理培训班的西海岸新区的学员封秀武在学员心得中写到。

  聚焦难点、精心组织,彰显实操实训新成效,打破个人成长“天花板”

  从夏末走到了初冬,从短袖换上了棉服;坐车赶路、雨中坚持观摩、夜晚热烈研讨;在田间地头学习交流、在工厂企业上手实操、在家庭农场促膝长谈……

  这些场景是六期培训班301位学员分赴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等多地开展观摩学习、实操实训的生动写照。大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端正的学风全身心投入学习。

  在江苏盐城学习小田并大田的先进经验,在江苏宿迁观摩学习家庭农场水稻产业发展,汲取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典型案例和宝贵经验;在山东临沂、安徽合肥观摩学习现代农业科技应用、农业智能化生产,储备农业科技推广的典型案例和宝贵经验,对学员在农业生态技术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探索上有推动作用;在河南洛阳学习特色产业打造与产品创新的有效路径,观摩产业多元化拓展与附加值提升发展经验,对粮油产业经营主体在产业结构优化、经营模式创新、实践领域拓展等方面有较大借鉴意义。

  “乡村振兴国重策,农业强国党领建。苏之盐城大小变,浙吉美丽成先行。集体经济大舞台,一二三产加数字。农业蝶变展新颜,学科研融助三农。新农振兴国家强,国之复兴添砖瓦。”平度市众惠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涛,从浙江返程途中作诗一首,表达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粮增产增收培训班学员的心声。

  创新驱动、精准施策,探索人才培育新模式,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关键在发挥本土人才优势。近年来,青岛市以人才创富为目标,围绕农民诉求、乡村需求和国家要求,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打法”,从单一培训向综合培育转变,从就业从业向创业转变,从技术集成向科技赋能转变,为乡村振兴“蓄能”“引流”,打造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青岛样板。

  总体来看,青岛高素质农民培育亮点纷呈。重点突出,拓展培训内容,培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重点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按照“两稳两扩两提”要求,紧扣农时农事,围绕全产业链技术或单项关键技术开展培训;优势互补,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开展与共青团、妇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的联系合作,为充分发挥乡村好青年、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与共青团联合举办青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班,重点开展直播带货、农产品营销等农业经营管理培训;激发动力,构建人才评价体系,构建起“‘思勰’农业高端人才——获得职称资格的农民——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3个层级的乡村人才评价认定体系,勾勒出高素质农民阶梯式成长路线图;聚合资源,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并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组织高素质农民现场实训等活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应用水平。

  学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农村建设者,他们不仅要扮演知识吸收者的角色,更要成为智慧传递的使者与实践创新的先锋,履行“传授经验、帮助成长、带动发展”的职责,不仅力求自己在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的飞跃,更要成为周边村落的标杆,引领并促进整个区域的产业共同进步。这既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认真态度,更是对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事业的坚定忠诚与无私奉献。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班的胶州学员刘殿强在培训班结束时说:“感谢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和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精心安排的课程、精彩绝伦的讲座、特色各异的实训让我铭记在心。今后,我要找准目标、铆足干劲、勇毅前行,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