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星期,下了一年的雨。”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北部,7月23-27日,武川县出现暴雨冰雹天气,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应对强降雨影响,内蒙古农牧厅出台《农牧业防灾减灾十二条措施》,投入资金人员,配合、引导农民开展自救,快速行动将农田渍涝灾害降到最低。近日,记者深入武川县,实地探访强降雨过后的农业生产情况。
场景一:排水
“一共五台大马力抽水泵,下大雨那几天就没停过。”武川县日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玥荣指着绝收的大棚蔬菜对记者表示。“这芹菜刚好长成,正准备卖呢,没想到一场暴雨,芹菜全坏在棚里了。”合作社位于河滩上,土质比较黏重,保水性好、排水性差。据高玥荣估计,本次强降雨造成35个大棚受灾,约占整个合作社大棚数量的二分之一。
自接到暴雨预警后,高玥荣调来合作社自有抽水泵,并雇来几台挖掘机,在大棚周边闲置地块挖掘了长约100米、宽约3米的水坑3个,最大程度排出强降雨造成的棚内积水。
排水是强降雨过后的第一步。因武川属干旱地区,往常年份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农业生产也以旱作为主。近年来大力建设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水源也多是从地下抽取,农田之间不配套灌溉沟渠,这也给排水工作带来一定不确定性。
“武川县属高原丘陵地带,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无积水或积水少,但洼地积水较多,需重点排出。”武川县农牧和科学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卢波表示,“雨季来临前我们提前挖好农田临时排水沟,做好对洼地农户的预警,配备大马力抽水泵提级抽水,最快速度将农田中的水排出。”
强降雨发生当天,武川县多方抽调排水泵,选择合适位置紧急挖好临时排水口,架设起临时移动泵站,将积水直接强排至泄洪区或低洼调蓄区。经过近5天的日夜排水,农田积水已基本被排出。
场景二:防治病虫
“这马铃薯有病了啊,这个黑点点是炭疽病,这个同心轮纹是早疫病。这都是真菌病,可用醚菌酯等药来防治。”防灾减灾技术指导组组长、呼和浩特市植保植检中心主任刘先芬站在地头,对上秃亥乡三圣太村种植大户赵爱生说。这个由植保、栽培等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已在武川县驻扎多日。
武川盛产“两麦一薯”,马铃薯占武川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1%。“暴雨导致田间湿度大,马铃薯雨后易出现早、晚疫病,需及时防治。此外还有玉米容易出现叶部、穗部病害,向日葵易发菌核病、白粉病,小麦的赤霉病、锈病等。”刘先芬表示,“针对这些,我们提前储备了农药,派出十几个人在农田巡察,发现病害及时处置。”
为了指导农户及时合理用药,内蒙古快速建立专家“包户联主体”服务机制,成立应急小分队,构建“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的网格化责任体系。本次呼和浩特市共派出11支技术指导组,每个组都配备植保、栽培专业人员,对发生农田渍涝的区域开展巡回指导,做到“一对一精准指导”和“多对一按需施策”。无病虫害时,喷施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抗性;有病虫害时,对连片发生区域实施无人机统防统治;对零星发生区域点杀点治,降低病虫害扩散风险。
“今年已经比往往年多打了2~3次药,每次买药加无人机喷洒一共需要18元。”赵爱生今年种了近百亩的马铃薯,他说,“今年雨水大,我用的都是质量更好的药,支出也稍微多些。”
“预防比治理效果好,见效快。下暴雨之前,我们已经提前向包片农户发出预警,指导农户提前储备药品、维修无人机。”刘先芬说,“当前正是马铃薯膨大期,田间雨水过多影响了追肥。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指导农户进行追施肥工作,尽可能多地挽回产量损失。”
场景三:补种·保险
“目前积水基本排净了,我们正在维修顶棚,同时清理出受灾的芹菜。由于刚下过雨,土还很黏,这一个棚需要五个人用一天才能清完,比平常慢很多。一个工人一天工钱是230元,清一个棚就要1000多块。”高玥荣说,“接下来准备补种一些娃娃菜。芹菜一棚收入8000~9000元,娃娃菜大概能补充一半的芹菜损失。”
退水之后,恢复农业生产按下“快进键”。对不同的受灾地块,武川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应对:对受灾较轻地块,及时清除烂叶、黄叶,退水后倒伏较重的及时扶正植株,迅速适量追肥,开展“一喷多促”,促进恢复生长,做好病虫害防治;对受灾较重乃至绝收地块,建立单独台账,科学判断是否满足补种条件,可以补种的,迅速调运种苗及时补种燕麦草、秋白菜等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同时对所有受灾农户开展调查监测,及时发放农业保险,保障农户基本收益。
“本次绝收地块多在大青山乡和得胜沟乡两个山区乡镇,是被山洪冲毁导致绝收的,补种难度较大。”卢波介绍。“我们将组织农户清理砂石,为来年正常种植打下基础。”
农业保险也迅速跟上。武川县组织当地农业保险机构设立“7×24”小时报案通道,配备理赔专员,落实旗县1小时内响应、偏远地区2小时内抵达机制,小额案件开通“当日定损、次日到账”绿色通道,全力以赴快速精准理赔。
“前几天已经有干部来调查我的损失情况了。”赵爱生说。“作物不同缴费额和保险额不同,缴费最低三四元一亩,向日葵高些,大约10块钱一亩;出险也在每亩几十元到几百元。我交的是基础保险档,种子化肥农药钱能回来的。”
展望
“明年我准备选择一些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近年的气候变化比较大,我们也在不断加大投入,争取有个好收成。”赵爱生说。而高玥荣打算在大棚周边多挖几个水坑,以备将来排水需要。
既要救回“当前损失”,又要做好“长远提质”。平常年份武川的农业生产主线任务是抗旱,今年遭遇数十年未遇的强降雨,也为当地查缺补漏“七上八下”农业防汛抗旱工作积累了经验。
“我们正在评估农田基础设施的灾毁情况,对因设计、施工不达标造成的灾毁,纳入专项整治问题台账,督促限期整改;对泥石流等不可抗力造成的灾毁,争取纳入后续年度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范围。”内蒙古农牧厅相关处室人员表示。
“低洼的地块是将来防涝的重点。为长远打算,我认为需要以田块为单位,把土地平整一下,防止积水。”刘先芬表示,“同时重点抓住大户这关键一头,保住大面积农作物产量,充分发挥大户带动小农户的作用,提高小农户的抗灾能力。”
据悉,武川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发布技术短视频,发放灾后技术自救明白纸,开展“手把手教、面对面讲”观摩示范,提升受灾农户防范农田涝灾的意识和能力。未来也将在气象预警、农药储备、种子储备方面加大力度,为农田渍涝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