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丘市 做好葱姜产业四篇文章
时间:2025-08-08 13:13:0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立足姜、葱等优势产业,以生态为底色、以项目为引擎、以链条为纽带、以服务为支撑,走出了一条“全域生态+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品牌出海”的特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市202家规上加工龙头企业年产值达263亿元,年加工出口蔬菜及制品超40万吨,带动农民增收26亿元。

  以生态为底色,突出品质提升,做好“固基”文章。坚持把农业企业作为引入生态农业技术、现代先进装备、绿色低碳理念的实践主体,精准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擦亮企业生态底色。一是率先制定生态农业行业标准。主导制定《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全国首个生态(原产地)产品评定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生态农业标准空白。探索建立56种农作物生态化过程管理体系,培育合力牧业、长生源农场等国家、省级示范农场,带动生态农场1300余家。176家出口企业纳入标准体系管理,成为国内外市场的“金字招牌”。二是创新构建安全生态双码认证机制。成立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协会,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电子安全码、生态原产地码“双码”认证制度,依托政府背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服务平台,赋予13万余个种、产、销主体“电子安全码”;创新推出“生态原产地码”,为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主体贴上“生态标签”。三是创建区域农业循环体系。全域发展节水、节肥、节药农业,全域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6年下降;依托4处大型区域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实现秸秆、农膜、副产物等循环利用,40余万亩初级农产品直供当地企业,夯实了企业原料基础。

  以项目为引擎,突出筑巢引凤,做好“引育”文章。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聚焦农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旗舰”企业,增强园区、资源、平台“助推力”。一是建园区赋能。争取设立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拉长国际农产品供应链、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助力企业落地。规划建设总投资100亿元、占地6000亩的高端食品产业园,落户食品行业头部项目10个。二是抓资源撬动。参与实施蔬菜、肉鸡、桃三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20多个,年均争取上级扶持项目资金过亿元,助力企业提档升级。正大蛋业、源清田食品、中粮面业等20多个大型企业项目相继落地投产,成长为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三是搭平台提升。开展“造林育苗”行动,鼓励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研发中心,高标准建设华涛食品—江南大学“淀粉质食品联合实验室”等农业科创平台27个,源清田食品、华涛食品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家。

  以链条为纽带,突出延链强链,做好“培强”文章。以融合发展为导向,建全做强姜、葱主导产业链条,培强“链主”型龙头企业,推动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坚持全产业链布局。坚持“育龙头、强链主、补链条”,以龙头企业为纽带,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400多家,全市创建为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建成百亿级果蔬加工、双50亿级饲料与肉类加工产业集群。二是推进多业态融合。引导龙头企业厚植产业“双循环”,培育多业态、复合型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入选山东省首批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建成全省唯一以农产品为主的跨境电商出口平台——中国农创港跨境电商产业园,已入驻企业660余家,累计实现交易额12亿美元。三是助推企业资质品牌提升。350家企业通过SC认证,67家企业通过HACCP、JAS等国际认证。注册“汇润”“鲁胜”等马德里商标14件。高标准打造“安丘农耕”区域公用品牌,“安丘大葱”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安丘大姜”“安丘大葱”获欧盟地理标志认证,12类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名录,链接规上食品加工企业120余家,平均溢价率达到25%左右,全省首个“齐鲁农超”实体展示展销馆落户安丘。

  以服务为核心,突出精准对接,做好“护航”文章。坚持服务、平台、人才等多轮驱动,破除企业发展瓶颈,全力提升技术创新等核心竞争力,护航企业做强做优。一是强化政策驱动。出台《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落实重点项目企业争取会商、专班跟进等制度机制,全面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形成助企落地的一揽子机制。常态化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年开展对接活动20余场,订单意向金额累计超100亿元。二是强化服务支撑。健全完善企业超市、驻企专员等机制办法,全力跑出服务企业发展的“加速度”。目前,全市已培育农产品加工行业“瞪羚企业”“单项冠军”2家。三是强化人才助企。围绕企业升级需求,推行“产业引才”模式,年吸引农业领域专家人才100人次以上来安对接合作,全市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达300余人。同时,提升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实训中心、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办学能力,年培养输送3000名紧缺人才。四是强化外贸服务。设立全省唯一一个能够签发原产地证书的国际贸易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取样即放机制,助力企业产品快速通关。建立涵盖23个国家的产品标准信息库,免费发布预警450余次,帮助200余家企业规避风险。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