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 “1234”工作法助力高原特色农业焕绿颜
时间:2025-08-08 13:22:0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李茂 刘自勇 胡扬德 字号:【

  曲靖市麒麟区地处云南省东部、滇东高原中部,辖3镇11个街道134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00.63万人,耕地63.52万亩。2024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2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万元,年生猪出栏77.18万头,蓝莓生态核心种植技术全省领先,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5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8.2%,农膜回收率92%,秸秆综合利用率96.69%,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1%。

  近年来,麒麟区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发展导向,聚焦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系统推进耕地保护、资源集约利用、绿色技术推广和品牌建设,创新构建“1234”工作推进体系(即一套机制、两项技术、三大行动、四大工程),形成“生态优先+科技引领+循环利用+产业融合”的绿色发展模式。

  健全“一套机制”,筑牢绿色发展制度根基。强化组织领导。将农业绿色发展置于“三农”工作核心位置,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涵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12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机制,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任务落实。突出规划引领。将绿色发展纳入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及“十四五”专项规划,出台《麒麟区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配套制定农药减量、化肥减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子方案,构建“总方案+4大专项”框架。优化空间布局。立足资源禀赋与发展基础,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绿色主导、科技支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原则,科学划定“三区”(绿色农产品优势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优化农业空间格局。创新要素保障。构建“财政+金融+社会”多元投入机制,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积极争取上级农业专项资金支持,严格落实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近三年整合涉农资金3.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8亿元。

  推广“两类技术”,驱动循环农业创新升级。一是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全省率先引进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普及玉米种肥同播、有机肥增施及经济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0%,全区化肥施用量连续9年下降,2024年较2015年下降32.81%。严控农药安全间隔期,推广应用植物源、生物农药,实行轮换用药、交替用药,普及无人机统防统治技术,全区化学农药使用强度连续5年下降,2024年较2019年下降8.42%,实现总量零增长,“两江”流域和重点水源地负增长。“通过实施无人机统防统治和侧深施肥技术,不仅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精准度,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增加农业收益,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助力绿色农业发展。”越州镇欣安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宋红兵说。二是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改造83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成77个村级粪污收集处理中心,配齐79辆吸粪专用运输车辆。创新应用黑水虻转化畜禽粪便技术,推广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养殖模式。龙源猪场负责人周小七说:“猪场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产生粪便可以120元/吨的价格出售给种植户种植蔬菜,自家种植猕猴桃园可消纳猪场污水,畜禽粪污不再是养殖负担。”

  推进“三大行动”,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一是推进耕地保护行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和占补平衡管理,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加快耕地流出整改,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资源科学高效利用。二是推进农田建设行动。围绕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目标,持续推进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及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打造了一批集中连片、生态友好、高产稳产的绿色农田样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49万亩,年增产粮经作物超1200万公斤、促农增收超2600万元。站在东山镇撒马依新建的高标准农田旁,平寨村民郭得方感慨万千:“以前这坡地跑水跑肥,旋耕机都上不来!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设施建设,零碎‘补丁田’变成连片‘海绵田’,粮食作物亩均增产30公斤~50公斤。”三是推进高效节水行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实施农田水利项目58个,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面积33.49万亩,排灌保证率80%以上,年节水量超300万立方米。

  实施“四大工程”,赋能高原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实施特色产业壮大工程。麒麟区坚持“绿色、高端、精品”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累计流转土地18.17万亩,形成种植蔬菜23万亩、水果4.1万亩、蚕桑1.5万亩、中草药及花卉2.1万亩的特色产业布局,规模化水平显著提升。走进麒麟区越州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满眼皆是蓬勃生机,生菜、油麦菜、上海青、红葱在田垄间肆意生长、翠绿欲滴的叶片相互簇拥,菜香四溢。“园区引进粤源、祥麟、惠丰等企业入驻,示范带动蔬菜种植面积8.6万亩,年产量达22万吨,年产值超4.5亿元。”中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思豪介绍,“由于蔬菜的品质优、色泽鲜、口感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目前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成渝等20余个国内大中型城市,以及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二是实施全产业链升级工程。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配套产业,培育引进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2个,建成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3个、建设大型果蔬冷库340座、特色水果产业园5个、肉牛养殖基地4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8:1,产业链深度拓展。越州镇老吴村村民浦恩宪说:“冷链产业的发展为我们周边村民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我除了把自家土地流转出租外,还在冷链物流产业园承包了2个冷库,带领着40多个人一起干,一年的收入在20万以上,工人的工资也在5000元以上。在冷链产业的带动下,更多人能在家门口就业,既顾了家又增加了收入。”三是实施品牌培育引领工程。累计认证“三品一标”226个,认定绿色产业基地31个。成功引进联想、茅台发展高端蓝莓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露地蓝莓种植基地,成功举办第五届世界蓝莓大会。“麒麟蓝莓”连续三年获评云南省“10大名果”、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麒麟区连续两次被列为云南省蓝莓产业特色县。走进麒麟区越州镇竹园生态蓝莓种植基地,一排排花盆样的控根器整齐排列于大棚中,蓝莓苗安家其中,盆器之间,营养液输送管网四通八达。“我们这片基地占地166.23亩,去年3月完成蓝莓移栽。”基地负责人刘康介绍,“同年12月迎来首季采摘,直至今年4月结束,首年亩产就达到约1000公斤,销售均价每公斤60元~70元,当年实现产值超1000万元。”四是实施农旅深度融合工程。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打造沿江马房、越州潦浒、东山水井、潇湘升官屯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网红村,累计建成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省级绿美标杆典型景区1个、省级旅游名镇名村7个、省级旅游特色村3个。潇湘升官屯采取“党建+产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食用玫瑰1200亩,瞄准周末游、田园观光、特色摄影等市场,引入花田单轨滑车、青云别院等29个业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带动民宿、餐饮、研学等业态发展,打造集产业发展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这几天来玩的人特别多,我们卖玫瑰鲜花饼、炸玫瑰、炸洋芋,每天收入都在2000元左右,最多的时候可以卖到3000多元。”麒麟区升官屯村村民梅红艳喜滋滋地说。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