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近年来,新疆阿勒泰地区坚决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筑牢良田根基,强化科技赋能,推进农机作业,构建起从田间耕作到智慧仓储的全链条保障体系,不仅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更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24年,地区农业总产值增速达9%,粮食产量历史性突破百万吨,达114.89万吨;2025年预计总产量将突破120万吨。
筑牢“良田”根基
拓展增产空间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产能基础,以盐碱地治理挖掘资源潜力,以耕地地力提升保障长期稳产,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坚实支持。
高标准农田塑“筋骨”。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核心举措,系统规划田块整治、地力提升等8方面的建设标准,多元投入和严格监管,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1.2万亩。通过田块整合、灌溉渠系优化和土壤改良,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有效灌溉覆盖率提升至85%以上,小麦单产提高5%、玉米单产提升15%以上。
盐碱地里生“金银”。针对地区内盐碱地问题,阿勒泰地区创新开展“稻蟹共养”生态模式,通过种植耐盐碱水稻结合螃蟹养殖,利用淡水循环灌溉和螃蟹自然肥田,成功改良4000余亩盐碱地,实现“一地两用、一水双收”,每亩产扣蟹100~150公斤,有机大米售价达每公斤20元。该模式全地区推广,2025年计划改良盐碱地超万亩。
耕地保护提“地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通过精准调控水肥,持续推进精准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率及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均超过90%。同时通过开展农家肥积造和应用,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全地区有机肥使用量,地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5%以上,农田秸秆还田率90%以上,土壤有机质有效提升。
强化“良技”赋能
驱动单产突破
依托地区农业技术服务平台,聚焦粮食生产核心环节,构建了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集成技术促增产。系统推广窄行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推动良田、良种、良法深度融合。2024年,地区小麦平均单产达412.7公斤,最高单产达779.7公斤,创历史新高;田间耕作成本减少5%~15%,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节水农业破瓶颈。全面推行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地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4.48万亩,灌溉定额下降到510立方米/亩,年节水0.53亿立方米。积极推广节水率在10%~15%的小麦耐旱品种“新春41号”等作物品种,有效缓解了农业用水紧张局面。
智慧服务防风险。建立“田间课堂”培训机制,160余名副高级以上专家常年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科学选种、整地、播种。富蕴县吐尔洪乡莫勒德尔村村民胡尔曼别克·艾很表示:“智能化装备让种地越来越轻松,又有专家指导,不愁不丰收!”地区还完善“气象+农业”灾害预警体系,组建应急服务队,推广农业保险,为粮食生产构建风险屏障。
提升“良机”效能
推动智能作业
阿勒泰地区以农业机械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智能农机装备应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精准度。
智能装备广覆盖。北斗智能导航播种技术已覆盖全地区84.2%的农田,将每日作业时长从8小时延长至12小时,播种深度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种植户陈西阳感叹:“以前靠经验种地,深浅全凭感觉,现在有卫星定位,效率和精准度都大大提高了!”
绿色技术解难题。无人机“一喷三防”服务使小麦病虫害防治效率提升3倍以上,每亩节约成本30元。无地膜种植技术持续推广面积达70万亩,有效解决地膜污染难题,无人机药剂播撒在高标准农田全面推广,凭借高效、均匀、无死角的作业优势,成为农户们的“新宠”。
仓储减损强保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仓储减损技术。智能粮仓配备温湿度监测、低温储粮系统,粮食损耗率控制在3%以下;流通环节通过订单式收割、科学烘干,产后损失降低2%。
强化支撑保障机制
激发内生动力
构建多维度政策支持体系和全链条粮食减损机制,为粮食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政策体系强支持。建立中央、自治区、地区、县(市)四级联动政策体系,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地区积极出台并鼓励各县市推出差异化补贴措施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地区政策红利为种植主体减负超5000万元,粮油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0万亩左右,农作物种植规模突破550万亩。
金融活水润沃土。持续加大金融助农力度,辖区金融机构不断完善服务模式,简化贷款流程,优化“农贷通”“农易贷”等信贷产品,为农业生产注入“金融活水”。同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土地流转价格普遍增长3~5倍,既提高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又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规模条件。
全链减损增效益。在仓储环节,吉木乃县边境粮食仓储物流中心配备智能粮情监测系统,采用低温储粮技术,将粮食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在流通领域,推行订单式收割服务,科学调配联合收割机和烘干设备,通过错峰作业将收获损失率降至2%。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科学晾晒、安全储存,全方位降低产后损耗。
创新“五步联动”
推动农业数字化
创新“精准落图、政策赋能、科技护航、开源节流、立足增收”的“五步联动”模式,推动粮食生产全链条智慧化管理。
数字农业深融合。借助卫星定位与地理信息系统,对202万亩粮食种植任务进行精细化分解,实现“精准落图”。阿勒泰市640台地万亩高标准农田应用北斗导航播种系统,实现“毫米级”精准作业,农业生产迈入数字化新时代。
智慧仓储强中枢。吉木乃县建成阿勒泰地区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边境粮食仓储物流中心,仓储能力达6万吨,监控平台可实时监测粮堆含水量及环境湿度。阿勒泰市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即将投用,配备智能粮情监测系统,实现温湿度和虫害的实时监控。
部门协同聚合力。农业农村、供销、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系统化统筹布局粮食生产保障体系。通过“科技强农+产业富农”行动,从土地开发、模式创新、仓储流通等多维度发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阿勒泰地区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政策创新构建多维度支持体系,让农民种粮有奔头。“科技+政策”的双轮驱动,不仅筑牢了边疆粮仓根基,更鼓足了群众的“钱袋子”,为边疆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政策温度与科技深度在这片西北边陲交融,戈壁滩上,一场充满活力的农业变革孕育着无限希望。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