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武宁县 织密防返贫监测帮扶保障网
时间:2025-08-08 13:15:47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人员构成杂、服务功能弱、帮扶力量薄”是江西省武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武宁县武安锦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有来自全县19个乡镇183个行政村的精准扶贫对象、整体搬迁、库区移民等8大类搬迁户3724户14896人。搬迁群众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导致一定程度存在着监测帮扶责任难压实、数据难共享、问题难统筹、帮扶难见效等问题。为破解上述难题,武宁县利用衔接整改工作契机,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以“迁入地为主、迁出地为辅”的对接协调工作机制,持续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有力有序落实监测帮扶,以“三单”促“三实”,进一步助推搬迁安置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见实见效,确保搬迁群众居有所管、困有所扶、难有所帮。

  厘清“责任单” 履职尽责更实

  “两头管、两难管”过去一直是武安锦城易地扶贫搬迁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的难点,搬迁群众个人信息、资产资源、人际关系均在迁出地,而个人状况、家庭情况、收入情况等信息又在迁入地,一定程度上存在监测帮扶责任缺失、管理缺位现象。武宁县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监测帮扶责任机制,压紧压实监测帮扶责任。

  明确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服务工作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武安锦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便民服务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武安锦城安置区管理范围,精准分类落实武安锦城安置区住户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责任。制定《关于做好武宁县武安锦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由迁入地负主体责任,迁出地配合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安置区“首问责任人”,社区书记作为社区“第一责任人”,通过公开选聘为各社区配备4名专职社区干部、增设3个公益性岗位,着力加强安置区工作队伍建设,确保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同时,从县直帮扶单位中选派3名第一书记和6名工作队员分别进驻3个社区,立足业务领域,协助社区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共同抓牢抓实后扶工作。

  压实配合责任。建立《豫宁街道武安锦城安置区与各乡镇工作人员对接服务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迁出地配合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要求,全县19个乡镇各明确1名党政班子成员(原则上为党委副书记或协管领导)作为工作对接人员,负责与街道、社区沟通协调搬迁后帮扶及社会化相关工作。工作对接人员既是唯一对接责任人,也是首问责任人,原则上一年内不得更换,确保配合责任压紧压实。

  强化领导责任。为安置区3个社区各配备1位熟悉业务的副县级领导作为“点长”,牵头抓总社区内各项后扶工作,常态化协调处置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持续构建监测帮扶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点长”督促迁入地乡(镇)落实配合责任,主动协助社区开展走访排查、数据更新、监测帮扶等各项工作,参与搬迁群众的识别纳入、措施制定、风险消除等各类环节;督促各行业部门“随叫随到”,完善“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制度,为社区开展指导督导,确保搬迁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持续达标;督促城管、城投、金监等各相关部门,落实为民安民职责,进一步加强社区安全管理,提升社区居住及服务条件,保障居民的生活、出行、就学等安全有序。

  收集“民情单” 信息数据更实

  “数据壁垒”“信息屏障”是迁入地全面准确履行监测帮扶主体责任的一道“鸿沟”,为打通数据壁垒、冲破信息屏障、消除责任盲区,武宁县加强数据收集与使用,进一步提升帮扶精准性。

  数据档案双移交。主动争取省直相关部门的支持与业务指导,分别在国扶、省扶系统中新增3个社区区划并开通账号,将安置区脱贫户和监测户1023户3768人的信息数据由迁出地精准转移至安置区3个社区;同时实行搬迁群众档案交接制度,由迁出地将搬迁群众档案完整移交至迁入地,双方均填写“档案交接单”,确保档案交接规范有序,实现脱贫群众及监测对象的相关数据档案一同在迁入地“安家落户”。

  诉求信息双摸排。开展“大走访、大宣传、大摸排”行动,以迁入地为主、迁出地配合,对安置区所有搬迁群众信息情况进行上门摸排,实行“每户建档”,全面采集理清安置区3724户搬迁群众信息数据。同时,在摸排过程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收集群众户口办理、低保申请、装修押金退还、地下室购买、社区基础设施提升等各类诉求406条,并对问题实行“三日办结制”,共解决群众诉求304件,政策解释102件,办理结果均获得群众认可。

  数字治理双提升。打造武安锦城“智慧社区”智能化平台,更新录入3724户搬迁群众数据,同步解决其他搬迁群众信息未“数据化”情况。同时,平台软件全面上线移动端、PC端及居民端口,实时发布就业信息、惠民政策等,实现社区服务力量“一网协同”、服务资源“一网全揽”、服务发布保障“一网汇集”,为社区搬迁群众畅通信息渠道,提供便捷服务。

  描绘“研判单” 监测帮扶更实

  “精准”既是监测帮扶的前提也是底线。为落实监测帮扶责任,确保识别纳入精准、监测帮扶精准、风险消除精准,武宁县坚持把好研判关。

  对象精准研。聚焦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情况,建立健全“搬迁群众自主申请、部门数据筛查、基层干部排查”的“三线”监测预警机制,2024年6月1日以来,武安锦城安置区已对农户自主申请、部门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的112户有致贫返贫风险的搬迁群众进行上户排查,纳入监测对象13户49人,风险消除7户25人。实行“双向帮扶”制度,对监测对象实行“二对一”“双向帮扶”,安置区1024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含61户监测户)已落实帮扶干部共计320人。建立“月回访”工作制,由帮扶干部每月定期回访。

  政策反复研。建立搬迁群众政策衔接机制,明确由迁出地保障搬迁群众在户籍地原有合法耕地、林地等承包经营权以及各类农牧业补贴和生态补偿等权益,确保搬迁群众收益不变、分红不变,各项权益可接续、不断档,切实打通原籍管理和社区管理的联络通道。开办“帮扶干部政策培训研讨班”,组织监测帮扶干部参加全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动员部署会暨业务培训会等各类政策培训会8次,确保帮扶干部政策清、业务精。

  措施深入研。建立“街道+乡镇”监测帮扶联席会议制度,对排查发现有致贫返贫风险的搬迁群众,由街道、社区主导,乡(镇)村配合,召开联席会议逐户研判帮扶措施,针对性实行“每户一策”。如针对如何实现搬迁群众增收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安置区搬迁群众需求及现实情况,制定《关于促进武安锦城安置区搬迁脱贫群众增收的实施方案》,明确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等10条措施,确保每户搬迁脱贫群众都有产业、就业、资产收益其中一项或多项收入,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融入”。

  (江西省武宁县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