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探索——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
时间:2025-08-08 13:14:3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王晓波 字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老年助餐服务是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内容,事关亿万农村老年人的民生福祉。作为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的重度老龄化山区县,近年来,浙江省淳安县聚焦山区老年人“做饭难、吃饭愁”问题,积极推进实体化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供给机制,构建城乡均衡、普惠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山区县特色的农村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路径。

  主要做法与成效

  织密服务网络,增强老年助餐服务可及性。在深入摸排常住老年人口结构、助餐供需数据的基础上,绘制老年助餐服务“一张图”。结合服务半径、常住老年人口规模、周边地理环境、基础服务设施等因素,综合规划“农村30分钟助餐服务圈”,建成覆盖全县23个乡镇336个行政村的354处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助送餐服务覆盖率达100%。积极探索“老年食堂+”模式,将老年食堂与婴幼儿成长驿站、儿童之家、残疾人之家、共富工坊、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阵地有机整合,实现功能场景融合,提升设备、场地、人员等资源综合利用率,打造“优享+”民生综合服务体126家。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改造提升,持续提升老年群体用餐体验。

  健全服务体系,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满意度。制定县域统一的“10元优惠餐”标准,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特殊困难群体老年人实行“阶梯式”优惠政策,兼顾兜底保障与普惠共享。整合餐饮企业、村委干部、邻里熟人、志愿者、低龄健康老年人等资源参与送餐帮扶服务,构建“专职+兼职+志愿”三位一体多元送餐力量矩阵,为2.95万名老年人提供常态化送餐服务。迭代“村美团”送餐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送餐服务流程,延伸老年人助送餐服务半径,破解部分高龄、失能老年群体行动不便的用餐难题。每年为送餐工作人员购买“送餐平安险”,为送餐人员撑起“平安伞”。推行“一周菜谱不重样”“金点子留言”等举措,推出个性化健康配餐服务,如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低盐低油餐等,老年食堂用餐总体满意率达98%以上。

  完善运营管理,推动老年助餐服务规范化。编制发布《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规范》地方技术标准,对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的选址、建设、制餐、送餐、运营等进行全链式标准化管理。构建运营管理三级监管体系,村级层面成立由监督委员会负责、老年协会及村民代表参加的民主监督小组,定期对老年助餐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民主监督评议。乡镇每季度对辖区内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开展专项督查,民政部门每年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老年助餐服务运营绩效进行专项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运营补助相挂钩。开发上线智慧助餐数字化管理平台,集成“卡、脸、码”等多元身份认证机制,实现前端消费、后端统计、补助核算等一体化在线处理,提升用餐便利性和数据共享效率。

  深化筹资机制,保障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建立健全“财政补一点、集体贴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的老年助餐多元筹资机制。压实“财政补一点”,县级财政按照“基础补助+阶梯式补助”的老年助餐运营补助机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保障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正常运营。夯实“集体贴一点”,村集体按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对老年助餐服务进行兜底保障,全县70%以上的行政村均对老年助餐服务设施运营投入资金保障。引导“社会捐一点”,探索公益创投和慈善冠名助餐服务机制,创新推出“我在千岛湖有条鱼”公益慈善项目,募集资金用于配置送餐服务设备。深化“个人出一点”,由属地乡镇按照成本核算与分类收费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统一的用餐收费标准,合理确定老年助餐服务优惠政策,明确不得免费用餐。

  面临矛盾与挑战

  淳安县人口密度低、经济底子薄、供给成本高,发展农村老年助餐服务面临诸多现实的瓶颈与挑战,主要体现为三对矛盾。

  农村人口分散与助餐服务全覆盖之间的矛盾。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村庄分散、地广人稀。虽然当前老年助餐服务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但尚有诸多偏远山区和高山自然村未能实现助餐服务的常态化覆盖。服务盲区呈现点多、面广、分散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地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不平衡。

  政府财力有限与维持正常运营之间的矛盾。由于山区县经济底子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大多数农村老年人价格敏感度高,个人餐费收入普遍偏低。多元筹资路径作用发挥不充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正常运营对财政补助的依赖度较高,部分老年食堂需要村集体兜底补贴才能维持运营。

  助餐服务设施高建成与低绩效之间的矛盾。当前县域农村地区的助餐服务供给仍以实体化老年食堂为主要载体,缺乏对多元化助餐模式的有效探索,导致用餐人数较少的老年食堂人均供餐成本较高,老年助餐服务的资金绩效不理想,在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公共财政投入资源陷入低效配置困境。

  破局路径与举措

  针对淳安县发展农村老年助餐服务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应立足县域实际、精准施策,着力破解三大难题,深化探索农村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化运营路径与机制。

  探索多元助餐服务模式,破解助餐服务全覆盖难题。积极探索中央厨房、中心食堂、邻里助餐、共享食堂、客货邮助餐、民宿助餐等助餐服务供给模式,因地制宜延伸农村助餐服务半径,打造城乡均衡、便利可及、优质共享的农村老年助餐服务供给体系。完善农村送餐服务体系,进一步鼓励村干部、党员、志愿者、邻里熟人参与送餐服务,引导各类主体提供志愿送餐服务,探索建立“有偿+无偿、物质+精神”的双效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鼓励为低收入困难群体提供送餐服务就业岗位。

  持续深化开源节流机制,破解财政补助高依赖难题。在开源方面,主要是充分发挥多元筹资机制的作用,在夯实“财政补一点、集体贴一点”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以老年人家庭为核心的“个人出一点”机制,鼓励老年人子女为其父母用餐充值买单,发挥家庭在老年助餐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社会捐一点”,依托商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多渠道筹集建立爱心助餐基金,增加老年助餐服务资金保障,鼓励有条件的老年食堂通过发展社会化服务反哺或让利老年人用餐。在节流方面,支持属地乡镇通过科学合理布点、食材集中采购、建立共享菜园等方式多举措降低老年助餐服务运营成本,提升运营资金绩效,积极探索农村老年人自带食材冲抵餐费运营机制。

  完善综合运营保障政策,破解老年助餐低绩效难题。一方面,农村老年助餐服务突出“保基本、兜底线”的总基调,优先为“不能烧、不敢烧菜、不会烧菜”三类老年群体提供助餐服务,重点是解决失能(失智)、高龄、独居、困难老年人做饭难、吃饭愁的问题。加强成本核算,合理制定菜价,不提倡免费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按照“集体运营、乡镇统管、县级监管”的管理原则,优化与助餐服务覆盖率相挂钩的老年助餐“基础补助+阶梯式补助”运营奖补机制,制定出台与中央厨房、中心食堂、邻里助餐等助餐服务供给模式相适配的运营奖补政策。深化智慧助餐系统应用,深入挖掘助餐数据价值,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老年助餐服务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农村老年助餐服务绩效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淳安县民政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