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 打造秸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
时间:2025-07-04 08:57:3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按照“资源化发展、产业化利用”的总体思路,积极引进产业新项目、推广利用新模式、转化产学研新成果、探索政策扶持新机制,着力构建“四级收储,五化发展,金融助力科技赋能集群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4+5+N蚌埠模式”,形成了“收储体系健全、利用模式齐备、利用技术领先”的格局。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秸秆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比例65%以上。

  注重收储体系建设,畅通秸秆收储运环节。蚌埠在全国率先创建“县有规模化利用企业、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站点、组有专业化收集队伍”的“四级”秸秆收储体系。建设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260余座,设置临时堆放点600余个,单季收储能力百万吨以上,为秸秆快速离田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育壮大秸秆经纪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队伍,提升秸秆仓储加工和安全清洁生产能力,培育从事秸秆作业的服务组织300余个,秸秆收储运人员1万多人,年投入打捆、揉丝等机械3000余台。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要求秸秆经纪人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抓好员工消防安全培训、组织应急演练等,增强员工堆场管理安全意识和技能。

  注重龙头企业培育,实现产业链全面发展。按照“核心技术—领军企业—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拓展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式,实现多途径、多层级、高附加值利用。实施以亿丰生物为龙头的秸秆变有机肥工程,以众兴菌业为龙头的秸秆变食用菌工程,以国海创联、现代牧业等为龙头,实施秸秆变肉、秸秆变奶工程;以丰原集团为龙头,秸秆变糖和生物基材料工程;以万华板材为龙头,秸秆变家居材料工程;以万豪能源为龙头,秸秆变生物质能源工程。秸秆利用企业各展所长,各取所需,强链补链,将秸秆“吃干榨尽”。全市500吨以上秸秆综合利用规模企业达150余家,年利用秸秆量近180万吨。

  注重金融服务保障,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在全省首创“保险+信贷+担保”助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顺利实施全国首批次“保险+信贷+担保”秸秆综合利用配套的一揽子保险。市农业农村局分别与人民财产保险蚌埠分公司、大地保险、长安责任保险、人寿财产等保险公司达成协议,对秸秆仓储非因主观原因导致的火灾等意外灾害进行保险。保费以由企业承担70%、政府补贴30%的形式实施,秸秆综合保险为收储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为灾后迅速恢复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在固镇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信贷试点,引入担保公司对秸秆生产经营单位授信,通过发挥政银担“抱团”合力,统筹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顺应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要素整合新需求,抓住秸秆产业核心资源,融入现有的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链条参与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合作银行实行优惠利率,年担保费和利率不高于5%,有效解决了秸秆综合利用加工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注重科技创新引领,激发行业发展活力。按照“搭台引智聚慧、整合创新资源、共促融合发展”的理念,蚌埠市农业农村局积极与高校、研究院所对接,了解秸秆利用前沿信息,不断挖掘秸秆利用新途径。先后与多所院校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联合打造集线上监测、线下服务、保险保障于一体的秸秆安全云服务平台,与安徽省农科院共同开展有机肥研发项目,与安徽科技学院在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及智慧农业上开展合作。目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秸秆糖、乳酸、聚乳酸技术已逐步成熟,丰原集团相关建设项目即将落地投产,将大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附加值。

  蚌埠市将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在现有秸秆收储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销体系。同时,推进形成完整的秸秆产业链条,提升本地转化利用秸秆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安徽省蚌埠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