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山东省滨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关于稳定肉牛产业发展的工作要求,落实一系列纾困政策措施,强支撑、提质效、优服务,力促肉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
提振发展信心
通过政策稳产能、项目强引领、延链促发展协同发力,打出一套肉牛产业纾困“组合拳”,帮助养殖户“渡难关”。
政策推动。为解决肉牛生产成本高、养殖场(户)资金短缺等问题,市县连续出台《滨州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一条措施》等政策,通过扶持使用“鲁担惠农贷”、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支持肉牛产业精深加工等措施,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项目拉动。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肉牛扶持资金,发挥肉牛增量提质、沿黄肉牛产业集群、国家肉牛产业园、“粮改饲”等项目政策导向作用,引领肉牛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龙头带动。大力培育肉牛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探索创新订单种植、养牛合作等联农带农模式,推动优良品种育繁推、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冷链流通、文旅餐饮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发展副产品加工,34家牛皮加工企业年加工成品皮1500万张,开发骨雕作品300余种。
加快转型升级
促进提质增效
通过优化标准、规模养殖、良种繁育、品牌打造等有力措施,不断提升肉牛产业发展质效。
标准化建设。为解决部分养殖场(户)饲养管理不科学、粪污处理意识薄弱、疫病防控意识不强等问题,制定《肉牛智慧养殖技术规范》《优质牛肉生产技术规程》等22项标准,把标准化生产理念贯穿到“名、特、优”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肉牛养殖标准化、科学化,带动全市养殖业在饲料配比、技术推广等方面形成统一规范,不断降低养殖成本。投资1亿元建设省畜安中心肉牛产品监督检验评价中心、肉及肉制品监管技术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科创基地,进一步提升产品监管水平。
规模化养殖。实施肉牛养殖户“退村入园”行动,投资3.4亿元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4处,配套青贮池、拌料间等,存栏能力可达到3.2万头,引导116家肉牛养殖散户入园发展。采用肉牛养殖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粪污处理的联合型经营管理模式,帮助养殖户在粪污处理、饲养管理等方面节约成本500元/头。
良种化提升。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攻关渤海黑牛新品系选育,建成国家级原种场1处、千头规模育种基地10个,年供种能力提升30%。推广胚胎移植、基因选育等技术,高档肉牛生产周期缩短15%。引进原种和牛胚胎,建设繁育场,开展育种创新,为全市肉牛品种改良提供新鲜血液。
品牌化增值。着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品牌和“中华老字号”企业,“阳信牛肉”区域品牌价值达到210亿元。投资1.5亿元建成牛肉预制菜产业园,培育企业23家,研发特色预制菜品210种,“牛县牛”“兆夫”等品牌预制菜销售额达到40亿元。
强化服务保障
优化发展环境
通过金融服务、平台整合、产销对接等方式,做好肉牛生产加工企业各项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创新金融产品。围绕解决肉牛养殖周期长、资金需求大、获得贷款额度低、贷款利率高等问题,探索“保险+期货”肉牛价格指数保险,创新“政府+银行+农担+保险+企业”五位一体肉牛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全市肉牛养殖相关贷款超过14亿元,参保肉牛达到1.38万头,还款时间可延长至3~5年,确保贷款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有效匹配。
做好平台监测。加快肉牛产业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互联网+交易+信息+标准+品牌+溯源”六位一体全程服务。加强信息监测预警,与省智慧畜牧、鲁牧云、海关监管等业务平台合作,精准反馈养殖、屠宰、消费等肉牛产业链主要环节的价格变化,稳定肉牛养殖预期。特别是携手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发布“新华·阳信牛肉价格指数”,动态监测全国21个主产区市场行情,指导企业精准定价。
促进产销衔接。通过政府搭台、主体联合,探索开展“屠宰企业+养殖场户”订单养殖模式,阳信县22家肉牛屠宰企业与2043家肉牛养殖场(户)签订肉牛繁育、供应合同,每头肉牛可降低成本200元。拓宽销售渠道,线下积极开拓高端销售市场,线上通过京东自营店、抖音直播间销售,每天成交量达1.2万单以上,牛肉发货量20余吨。
注重科技赋能
激活创新动能
加强产研结合,积极推进智慧畜牧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化技术在肉牛全产业链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
推进产研深度融合。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中国农业大学(阳信)肉牛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阳信农业物联网技术中心、山东农业大学阳信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直属实验站,开展尖端技术嫁接和成果转化。
打造智慧畜牧系统。全链条应用“智慧畜牧”系统,检疫、运输、粪污处理等环节数字化监管覆盖率超90%。按照“一场(户)一码,一牛一标”原则,实施肉牛政策性保险+电子耳标试点。阳信县投资7.2亿元建设牛智谷产业园,搭建全国首个肉牛领域智慧化大数据平台,平台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入库培育名单。
加快数字化技术应用。积极引导企业推广应用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等新技术,通过肉牛智能饲喂系统、养殖信息管理系统、良种肉牛繁育系统,利用数据精准提升养殖效率,提高肉牛质量和生产性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益。引进自动屠宰、分割加工和净化设备,应用先进吊宰排酸工艺、精细分割技术和热缩真空包装,实现全程冷链、全程溯源、全程净化,大幅扩展精深加工品类。全市创建省级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17处,省级智能牧场9家。
筑牢安全底线
夯实产业基础
构建疫病防控、质量监管、生态循环“三张网”,保障产业行稳致远。
疫病防控全域覆盖。创新“无害化处理+保险联动”机制,建成病死畜禽集中处理体系,无害化处理率99.67%。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常年保持100%,口蹄疫等疫病零发生。
质量安全全程可控。以阳信牛智谷为依托,建成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肉牛产品监督检验评价中心、肉及肉制品监管技术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科创基地,山东省肉牛质检中心年抽检样品1.2万批次,瘦肉精、药残检测合格率100%。
种养循环生态可持续。坚定不移推动“粮改饲”,以阳信县为例,积极搭建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形成“青贮玉米—肉牛养殖—有机肥加工—有机肥还田”的绿色循环生态,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闭环管理体系,规模场设施配建率、利用率均达100%,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12万吨。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