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县大塘村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引擎
时间:2025-07-24 09:07:2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大塘村位于安徽省太湖县西南角,距县城15公里,地处江淮丘陵平畈交错地带,全村面积7.6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民组2641人,其中党员165人。大塘村按照安徽省委关于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部署要求,着力强组织、促发展、惠民生、优治理。截至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突破210万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强化组织引领,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坚持“第一议题”制度,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支部、进头脑、进实践。推行“书记讲党课、干部上讲台”,构建以讲促学、以学促干的良好氛围,着力提升班子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抢抓换届契机,优化班子结构,现任村“两委”班子6人,平均年龄43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坚持对标先进走出去、学习先进带回来,先后赴省内先进地区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安排2名90后后备干部到农业生产、项目建设、矛盾调解等一线工作中历练。2024年底,村党委书记荣获“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称号;2025年初,大塘村党委被评为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二是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根据村级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需求,科学设置村党组织架构,真正实现党的组织体系在全村全覆盖,党的工作对全村全覆盖。2023年,大塘村党总支升格为村党委后,按照居住相对集中、活动便于开展、作用易于发挥的思路,对村级党组织设置进行调整。调整后,村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其中非公企业党支部2个。同时,将全村17个村民组划分为5个网格,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村民小组长兼任网格员,真正实现村内党的领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推行“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的学习机制,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切实提升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结合党建“书记项目”,村党委根据党员年龄结构与职业特点,组建“先锋调解、助学、帮办、巡查、济困”五支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积极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促进村里党员广泛参与到经济发展、村庄建设、民生服务中来,目前已累计开展志愿活动80余次,服务覆盖村民460人次,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呈现了先锋模范做表率、群众跟着党员干的生动画面。

  着眼联农带农,推动产业扩面升级。一是党委统筹强引领。村党委以“资源变资产”为突破口,开展集体资源“大起底”行动,对村内水面、养殖大棚、闲置厂房等资产建立“一图三账”管理体系,通过租赁、合作等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以上。成立村级劳务公司,积极承接村内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工代赈”项目,2024年实现村集体收入40万元,带动13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采取“线下+线上”的销售模式,积极拓宽“大塘决酱”“盛塘大米”“舜华菌菇”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2024年累计销售额达40万元。二是“双培双带”促致富。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示范作用,村党委副书记和村委会副主任分别带头发展油茶与菌菇产业,带动40余名群众参与生产,人均年增收5000元,村集体年增收11万元。在村干部示范带动下,在外人才纷纷返乡创业,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其中,返乡党员宋小彬、吴婷婷分别回村创办“大塘桃园”采摘体验中心和服装来料加工厂,带动50余名村民在家就业,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外出创业能人宋柳林,回村投资1.5亿元,建设“田园大塘”农文旅综合体,涵盖餐饮民宿、户外露营、儿童游乐等10余种业态,带动周边百余人就近务工,得到乡亲们一致好评,宋柳林于2024年在村光荣入党。三是文旅融合探新路。村集体采取“村企共建+项目入股”的方式,与“田园大塘”抱团发展,每年保底获得分红收益40余万元。依托和美乡村建设成果,推动整村创建3A级景区,村内已建成农家乐4个、民宿4栋,村民陈婷英开办的农家饭店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招牌”。抢抓安徽省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建设机遇,打造集“培训+住宿+展销”于一体的运营体系,设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5条研学路线,目前已累计承接培训10期,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

  提升公共服务,助力乡村宜居宜业。一是高起点编制村庄发展规划。牢固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科学制定《大塘村省级和美乡村建设规划》,用好1000万元省级一般债专项资金,统筹人居环境整治、户厕改造、污水治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等多元功能,合理划分生活区、产业区、生态区三大板块,进一步优化村庄空间结构。围绕“一路两村四园”建设思路,确定以主干道为轴,联通两个中心村庄,系统布局菌菇、油茶、桃园和田园大塘四大园区,推动村庄由“自然生长”向“有序发展”转变。二是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塘村将村内道路建设和河道整治作为提升基础设施的重点,争取上级道路建设资金827万元,实施村内6.8公里主干道双向黑色化改造,并对道路两边环境进行提升,既方便了村民出行,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景观路”“风景线”。争取400余万元,对村庄3.8公里的汪家河实施全面清淤和护岸加固,整治后的河道清澈见底、流水潺潺,既保障了农业生产灌溉,又为大塘村增添了一抹灵动的生态底色。三是高质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抓住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契机,通过座谈了解、入户走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村民提出的民生诉求进行归纳汇总,确定40余个民生建设项目,先后修缮塘堰17口,增设生态停车位182个,建设“五小园”35处,安装路灯300余盏,新建村民休闲公园6个,实现全村17个村民组文化广场、篮球场、健身角“三配套”全覆盖,真正做到“组组有变化、户户得实惠、人人有感受”。村民汪大姊说:“现在村里住着真舒坦,小伢出门就有的玩,我们出门就能跳广场舞,环境真是‘没话说’!”

  构建多元共治,实现基层治理有效。一是划起村规民约硬杠杠。坚持把村规民约作为培育文明乡风、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细化具体标准和落实办法,让村民在红白喜事简办、邻里互助、孝老敬亲等方面,做得好有奖励,做不好有约束。两年来,全村共有65户主动取消高考升学宴,62户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孝老敬亲模范评选活动,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和美屋场创建。在全县率先建成“公德超市”,每季度对村民遵守落实村规民约情况进行评分,村集体购置电饭锅、热水壶、洗衣液等物品,根据村民评分进行兑换,已累计兑换物品总价值超15万元。二是搭建协商议事新平台。深挖村内“百年牡丹、百年紫藤、百年黄连木”三棵古树文化内涵,创新打造村民矛盾化解“牡紫连欣”工作法,组建由党员骨干、“五老”人员组成的矛盾调解队伍,已成功化解村民矛盾纠纷8起。探索开展“祠堂前的党群议事点”,针对涉及村组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房屋修建等事项,由党员群众一道,在本组祠堂前协商解决,累计开展议事12场,解决问题15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三是培育互敬互爱好乡风。加强对重点人群关心关爱,引导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每年在重要节日,村里都举办文艺汇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在重要时间节点,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老退役军人;十多年如一日开展重阳节慰问80岁以上老人活动,扎实做好脱贫户结对帮扶、防返贫监测等工作,真正做到“以党心换民心、以党风塑民风”。如今的大塘村,一幅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村庄和美的画卷正在大塘村徐徐展开。

  (安徽省太湖县大塘村驻村工作队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