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北岸,距重庆市万州城区25公里处,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这里是万州区甘宁镇楠桥村。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8个村民小组的2176位村民,依托千亩玫瑰香橙园与壮美的万州大瀑布,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的振兴新路,让传统果园变身“致富园”,天然瀑布跃升“网红地”。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81.71万元,同比增长23.86%;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增长6.8%,并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等国家级荣誉。
产业融合链式发展
橙香里飘出共富味
走进楠桥村,1800亩标准化玫瑰香橙园蔚为壮观。3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在此扎根,四次摘得“三峡杯”优质柑橘“果王”奖的橙子,不仅拥有“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双认证,更通过新建的商品化处理中心提升25%收购价。随着产业链持续向下游延伸,“玫瑰香橙茶”“玫瑰香橙酒”等深加工产品应运而生,田间学院与三峡职业学院共建的30亩“田园实验室—智慧果园”则为产业注入科教动能。
“诗画楠桥”乡村游,开辟了赏花采果、观瀑听涛、科教研学等4条精品旅游路线,将万州大瀑布、玫瑰香橙园、标准化果园串珠成链。以古树别院为核心,盘活30套闲置农房,带动精品民宿和26家农家乐同步发展。打造“亿年瀑布 万亩果园 千年古树 百年老院 佳人成对”产业链婚庆文化,承办各类传统院落婚礼35场。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00余万元。
在村企联营壮大集体经济方面,楠桥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以“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入股97万元至“联村公司”重庆联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建立集生产、分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柑橘产业园,助推玫瑰香橙标准化、一体化发展。同时,整合各级财政资金120万元投资蛋鸡养殖、新能源等项目,增加近10万元年收益,为强村富民注入活水。
庭院蝶变留住乡愁
小村落焕发高颜值
楠桥之美,美在肌理。楠桥村整合820万元专项资金,对古树别院等7个院落实施连片整治,完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通过举办“美丽乡村创意大赛”,发动群众参与设计施工,利用土石砖瓦、石磨簸箕等乡土材料进行微改造,保留竹林古树、石板路等原始风貌,既守护了乡村记忆,又展现了发展新貌。这种群众共建模式实现了环境改善与文脉传承的双赢。
充分发挥党员“1+N”示范带头作用,建立联户保洁制度,带领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周五大扫除”,落实“门前三包”,连续4年开展“家居整理入户培训”,就卫生习惯、绿植栽种、家政技能现场培训21场次1300余人,引导群众改变脏乱差习惯,激发“爱卫生”“讲文明”“要发展”“要振兴”的内生动力。
以“古树别院”院落治理为契机,以党组织引领带动为抓手,通过建好“一个院子”,因地制宜打造路边花、池中鱼、田中果、墙上画、户间道,推动形成“步移景异、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变废弃房屋为农特产品超市,变废弃猪圈为“咖啡屋”,创办“古树咖啡”品牌,带动周边6个村65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院落居民人均增收2000元。
文明新风浸润心田
小院坝承载大课堂
在楠桥村,每个月都有23名百姓宣讲员、39名文体骨干与67名志愿者深入院坝,用“宣讲+文体+志愿服务”形式解读政策210余条,收集极具民间智慧的社情民意37条,开展文体活动、志愿服务、读书推介40余场次,刷爆朋友圈、抖音群,成为“触手可得”的“指间宣讲”。
按照群众易聚集、便参与的原则,将13个文明实践等阵地、4支特色服务队、6个兴趣小组嵌入群众家中。联合17个部门及组织,开展“百本好书送你读”“孝老爱亲走进楠桥”等58场活动,常态化将政策宣讲、惠民举措、志愿服务直接推送到群众生活最小单元。
开展“好人在身边”及“星级文明户”等评选,选树10个“好公媳”“好婆媳”“好子女”及20个“最美家庭”事迹,在乡情馆孝善厅、亲子厅展览,以身边榜样引导见贤思齐。联合妇女之家等5个部门组织,举办“道德讲堂”“乡风文明讲堂”等公益讲座50余次,通过晒幸福、讲故事、议家风,引导群众传善学善。
人才归巢智力涌流
新农人赋能古村落
为营造良好创业就业环境,甘宁镇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为群众提供创业指导、电商培训、产业咨询,为初创企业提供政策指导、金融支持、人力输送、土地优惠等服务。13名高校毕业生、技术能手带着新理念归来,领航玫瑰香橙与瀑布旅游开发。43家商户入驻、27家村民自营餐饮民宿兴起,农文旅集群初具规模。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争取涉农统筹资金110万元,支持“鑫家园”“顶耀”“凯帕”“西部农业”“悦庭楠舍”等5个农业企业果园改善产业基础设施,推广机械化耕作,实施优质绿色防控,促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搭建金融机构联系平台,扩大企业融资担保、贷款规模,2024年帮助企业融资380万元,解决经营困难。
为汇聚本土人才力量,选树杨真权、刘明献等一批有品德、有学识、有能力、有声望的本地名人组成一支宣讲队、调解队、检查队,以乡音传递政策、以乡情化解矛盾、以乡约搭建美丽乡村,为全村发展建言献策,带动周边群众“共富大脑”。其中,杨真权笔耕20年,编纂300万字“甘宁五部曲”(《醉美甘宁镇》《险被遗忘的文明》《谱牒撷英》《笔下甘宁》《甘宁镇志》),为文旅融合厚植文化根基。
党建引领院落善治
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选优配强网格力量34名,安装高清摄像头61个,核采重点信息667条,上线预警AI算法,实现事件“智能感知、平台派单、网格响应、闭环销号”全流程闭环管理,累计处置各类事件1442件,办结率100%。打造平安乡村数字平台,筑牢平安天网,实施法进万家工程300余户,让干群视频连线零距离,有效提升巡逻效率。
在古树别院设立“议事台”,通过“宣讲+文艺+志愿服务”形式,把话筒交给群众,讲台搬到院落,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营造户户参与、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古树别院福江调解室率先开展村民评议活动,是非曲直、大小事务通过评议实现自我管理和约束,将“村里事”变为“家家事”,架起双向奔赴连心桥。
楠桥村按照“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原则,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结合实际修订《楠桥村村规民约》,完善村民议事会制度、道德评议会制度、红白理事会制度,引导并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充分发挥“积分超市”作用,坚持健全制度、以德积分、以分换物的思路,形成群众管理、代表打分、主动参与的良好生态,利用“小超市”带动“大文明”,真正做到了移风易俗有人管,村规民约有落实,乡风文明有变化。
楠桥村的振兴故事,是橙园与瀑布的交响,是古院与咖啡的对话,更是党建引领下,干群同心执笔绘就的和美诗篇。
(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