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湛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作物及海产资源丰富,年均气温23.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陆域面积1.33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95.26公里,约占广东省海岸线30%,约占全国大陆海岸线6.9%。常年海水温度14℃~32℃,海水盐度≤35‰,自古就是天然渔场。
近年来,湛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百千万工程”“1310”工作部署,大力实施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现代化海洋牧场成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乡村振兴有力抓手。湛江被授予“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对虾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
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抱团”,实现产业持续稳健发展。一是成立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链党委,加强党建引领。在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建立党支部,通过“1+6+N”组织体系,即成立1个产业链党委,全产业链设立6个党支部,带动N个产业链党组织成员单位,形成链主企业带动、链上企业协同、职能部门支持的组织模式,以“组织链”串起“产业链”,着力推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二是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率先出台《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规划(2023—2035年)》《湛江市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十五条措施》《金融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工作措施》等政策举措,打通海洋牧场全产业链难点、堵点。规划建设湛江湾、遂溪—廉江、雷州、徐闻4个渔港经济区,以渔港经济区为中心,一头连着海洋牧场,一头连着海产品市场,实行岸海联动,陆海统筹发展。成立湛江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作为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平台,收储海洋牧场用海2602公顷,打造“拎包入住”标准海,以大型国企试吃“螃蟹”“国企带民企、大渔带小渔”模式带动深远海养殖发展。推动成立湛江海洋牧场发展基金,总规模达50.02亿元,围绕湛江市现代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进行投资。建立“湛江金鲳”“湛江生蚝”等区域公共品牌,引导企业积极拓展水产品市场,以市场需求促进海洋牧场的扩大发展。三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发展。推动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行业龙头企业,成立创新联合体公司(广东恒燚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进行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投资建造、运营和服务保障;推动广东省海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湛江海边姑娘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雷州海茂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联合组建港航海边姑娘水产养殖(湛江)有限公司、雷州港航海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发挥联合体各成员优势,变“单兵作战”为“兵团作战”。创立全联集采模式,即水产品加工原材料进口和本地水产品出口流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系统,集中购销,降低流通成本,灵活掌握市场动向,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推动装备转型升级,以“抗风浪+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叠加应用实现安全高效养殖。一是研发抗风浪装备,改变“靠天吃饭”养殖方式。推动成立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研究院,引进江苏蓝水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海工装备企业,重点攻关提升海洋牧场装备的抗风浪等级,研发了 “湛江湾1号”“ 恒燚1号”等大型养殖平台6个,设计抗台风能力17级;提高HDPE网箱浮架材质,优化锚固系统,增强HDPE网箱稳固度。新型装备投放于深远海养殖,经受了2024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最大风速达65米/秒,风力达17级)和2025年6月台风“蝴蝶”( 最大风速30米/秒,风力达11级)正面袭击的考验,为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向深远海发展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二是开辟 “创新试验海”,抱团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创立“1+N集群”模式,即在深远海海域部署1个大型养殖平台,周围部署N个HDPE网箱。2024—2025年相继投放5种型号的大型养殖平台和160多套HDPE网箱,从原来的10米等深线海域推向25米等深线海域投放养殖试验,并一举获得大丰收。三是实施智慧渔业应用场景,助力安全养殖和提高生产效率。在“恒燚1号”“湛农1号”等养殖平台上,装备自动投料机、水下网衣清洗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等智能化装备,融入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等先进技术,实现深远海养殖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开发无人投料辅助船,实现在不良天气条件下替代人工出海自动投喂。建立渔业大数据中心,实现深远海养殖远程管理和全产业链智能化应用。
强化金融服务,采取“保险+多元服务”形式实现保底保障。一是强化政策性保险保障。开发海洋牧场政策性保险险种养殖户投保4%,政府补助6%,动员养殖企业(户)应保尽保。2024年湛江推动雷州、徐闻、遂溪等地海洋牧场企业参加政策性保险额超11亿元,保费规模达1.2亿元。得益于保险保障,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在抗击“摩羯”“蝴蝶” 等台风中迅速恢复了正常生产。二是加强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推出 “海洋牧场贷”“惠农e贷·专业大户贷”“生蚝贷”等信贷产品,截至2024年底,湛江市海洋牧场贷款余额138.21亿元,累计申请购买饲料等周转金贷款贴息567.84万元,及时解决海洋牧场生产周期养殖成本的资金周转。三是积极动员申请利用专项债。2024年以来推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湛江湾1号”和“海塔1号”海洋牧场养殖平台、湛江市农业发展集团公司“湛江国际水产城”等重大项目建设,落实政府专项债资金3.99亿元,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和海洋牧场建设资金的投入。四是让更多企业(户)享受政策红利。规范养殖用海,加强海域管理,积极动员渔民办理养殖用海不动产权证和水域滩涂养殖证,使企业养殖行为符合政策支持的条件。结合各类宣传和培训,加强金融政策宣贯,聚力“保险+多元金融服务”同步下沉到海洋牧场产业链各环节。
(广东省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