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广袤的海洋空间不仅是资源宝库,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今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海洋产业发展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作为海洋经济的基础产业,涵盖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的海洋渔业近年来经历了长足发展,2024年,全国渔业产值超1.67万亿元,水产品总产量7357.59万吨,同比增长3.39%,水产品人均占有量52.25千克,同比增长3.51%。在人口持续增长、陆地资源趋紧的今天,发展海洋渔业对践行“大食物观”、实现稳产保供、促进沿海地区繁荣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要进一步以科技为内核、以产业为动力、以绿色为底色,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充实“蓝色粮仓”,丰富大国饭碗。
科技兴渔,凝聚海洋经济向“新”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集中力量攻坚海洋生物基因编辑育种等前沿技术,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为海洋渔业提供良种。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渔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有效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养殖设施、养殖装备不断迭代升级,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真正转化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产业强渔,锻造蓝色经济硬支撑。在海水养殖方面,加快发展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等,推进智能化养殖平台建设,推动养殖环节向深远海、智能化、标准化升级,提升一产质量与效率。在海洋捕捞方面,要优化捕捞作业结构,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提高渔业资源利用效率。着力补链、延链、强链,贯通从“船头”到“餐桌”的完整价值链。大力扶持水产品精深加工,突破即食产品、功能保健食品、生物医药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将“一条鱼”的价值吃干榨尽,变“原料输出”为“精品输出”。
生态护渔,筑牢绿色发展生命线。将生态护渔置于优先位置,严格执行伏季休渔、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坚决打击非法捕捞,让渔业资源得以休养生息。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补充和恢复近海生物资源量,实现“藏粮于海”。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严格海上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推广低碳循环养殖模式及生态友好型捕捞技术,重塑生产方式,实现海洋渔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向海图强,正当其时;耕耘深蓝,利在千秋。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绝非仅仅追求GDP的增长数字,更是一场关乎发展方式深刻变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大实践。唯有以科技创新点燃引擎,以产业升级锻造实力,以生态保护筑牢根基,方能让这片浩瀚的蓝色国土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而可持续的蓝色动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