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驻心真蹲实驻 用心用情真帮实促
时间:2025-07-24 09:17:24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河北省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进驻康保县开展帮扶工作8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充分发挥自身综合协调优势,主动牵线搭桥、沟通跑办,找政策、拉资金、落项目、促发展,推动当地党建强、产业兴、治理活、干群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各项工作持续迈上新台阶。所帮扶三村(土城子镇大盐淖村、晶水村,哈咇嘎乡察汗脑包村)党建工作提质增效,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党建引领“强”起来

  当好政治学习“带头人”。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工作队坚持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从自身做起,每日采编推送党课学习资料,注重将日常学习与入户走访、服务群众、调解纠纷、修身正己有机结合,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工作队有力带动下,三村合力打造学习型党支部,狠抓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政策、知识、技能等方面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已逐渐锤炼出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当下,“会议提前来、干活主动来、建言抢着来”已成为常态,党员人人精神饱满,群众个个拍手称好。

  做好履职尽责“排头兵”。党员先锋走在前,引领带头勇争先。工作队率先示范,2024年起创设了党建园地,明确每人岗位职责,张贴三村工作队全年工作计划、党建活动安排、日常工作记录,不断更新完善,每月督促推进,年底进行考评,充分调动了队员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这一做法的启发,三村党支部探索推出了“光荣在党、履职践诺”特色党建活动,推动党员定岗位定职责、亮身份亮成效、群众评组织评。大量无职党员结合自身意愿、特长和村集体、群众需求,主动认领政策宣传、卫生清洁、安全管理等岗位,在增收致富、环境整治、入户走访一线勇当先锋,制定党员践诺“红黑榜”,月记录、季小结、年结账,年底开展民主评议,邀请群众现场观摩打分。如今,三村党支部公信力、党员干部引领力显著增强,“无职无事、最终误事”的局面根本扭转。

  富民产业“兴”起来

  用好坝上无限“风”“光”。康保拥有取之不尽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工作队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抢抓国家深入推进新能源革命、“双碳”行动提速迈进机遇,大力推进光伏、风电开发利用。协调东西部协作资金223万元建设团结光伏电站,截至目前共得收益148.6万元,由三村按比例共享;协调大盐淖、晶水村各投入235万元加入工信部300千瓦光伏电站项目,每村每年可获收益35万元。此外,工作队还紧抓2024年土城子镇获评“驭风行动”项目实施示范乡镇契机,大力争取在大盐淖村、晶水村落地6台风力发电机组。

  引种“小香菇”惠及“大民生”。香菇是食用菌产业中的第一大品种,种植周期短,市场效益好,具有很好的扶农带农效果。康保县夏季气候凉爽、早晚温差大、长年有风,生产夏季优质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家菌菇生产企业到康保实地考察后,都对当地错季出菇和种植优质花菇的气候条件十分满意,2024年起工作队与所在乡镇多次赴阜平、遵化实地考察食用菌大棚项目,在广泛听取当地村“两委”意见建议基础上,结合坝上地区自然条件和本地劳动力情况,决定积极协助引进有关龙头企业香菇种植大棚项目在土城子镇落地。现已与某公司达成初步意向,拟由政府、企业按比例出资开展项目建设,政府建设大棚,企业提供优质菌棒、给予技术支持、负责收购销售,银行给予惠农小额贷款,保险公司提供种植保险,农户租用大棚、购买菌棒种植。该项目已写入县政府工作报告,工作队与乡镇正协调相关部门加速推进。落地后年产值可达1.25亿元,预计带动400名当地群众增收2000万元、助力村集体增收38.5万元。

  基层治理“活”起来

  党群协力破解“融入难”“就业难”。从乡村到城镇、从种地到上班、从独门独院到楼上楼下,不少新“怡安人”面对着生产生活方式变迁带来的巨大冲击。针对生活习惯融入“难”,工作队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线上精准推送科学使用水电气暖、坐便器等城市生活常识,线下逐户发放联系卡、协助办理各类证明,持续开展“守望之星”“清洁之星”评比,全覆盖消除楼内安全隐患,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引导搬迁群众尽快适应社区生活模式、营造整洁人居环境。针对就业技能“弱”,工作队配合社区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以“提技能、促就业”为核心,定期组织举办“家门口的”就业培训班,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个性化培训。目前,县巧娘编织厂已为社区妇女、残疾人群体提供就业岗位260多个;“姐妹家政”品牌累计培训1500多名妇女,800余人走上养老护理、中式烹调、保健按摩等岗位,月均工资超过3000元。随着逐步融入新生活、开启新篇章,越来越多的“怡安人”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住进楼房里,门口能打工。日日活在快乐中,赛过田间农家翁。”

  修建广场提升“文化味儿”“精气神”。生活大步朝前迈,文化也要紧跟上。离土离乡、归属感缺失、公共文化活动匮乏容易导致搬迁居民精神上的贫瘠。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2024年申请厅内资金42万元建成投用占地175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安装LED屏幕、文化墙及各类展板,集中宣传党的政策、脱贫攻坚成果及先进人物典型,协调省心连心艺术团等举办地方特色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惠民演出,使之成为政策宣传的主阵地、凝聚民心的大舞台、休闲生活的打卡点。有了开阔亮丽的公共活动空间,社区群众娱乐休憩便有了好去处,已自发组织成立了秧歌舞、二人台等多个文体活动小组,大家的积极性“比坝上的阳光还热烈”,“来咱广场跳支舞”成了居民们每天的“保留项目”。

  干群关系“亲”起来

  入户走访“效果实”。坚持“有事没事常去转转、有活没活帮着干干、家有困难常去看看、家有矛盾帮着劝劝”,2024年分6次进行全覆盖走访,熟练掌握脱贫群众、监测对象户内情况,把党的惠民政策聊透彻、各家享受的帮扶措施说明白、工作队近年来的工作成效讲清楚,及时发现解决百姓的各类困难,绝不来去匆匆、敷衍了事,切实提升入户实效和群众满意度、认可度。淳朴热情的村民们时常来到工作队驻地,送来金灿灿的油炸糕、热气腾腾的莜面窝窝。凡此种种,都是对帮扶工作的最大认可。

  惠民活动“办出彩”。驻晶水村工作队根据坝上地区季节性特点和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研究制定了“一月一主题、月月出精品”工作思路:1-3月恰逢“两节”、天气严寒,以室内宣讲、慰问活动为主;4-5月播种季,开展科技培训,助力发展庭院经济;6-8月气候适宜,主抓人居环境整治和为民办事服务;9-12月丰收时节、开学在即,组织谋划助学、义诊和金融政策宣传等活动,2024年争取各类帮扶物资折合60余万元。驻察汗脑包村工作队坚持“心系民生大小事、贴心服务零距离”,找准民生痛点,真情为民服务,定期为生煤炉的驻地村民更换一氧化碳报警器及电池,上门帮助高龄老人完成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提供理发服务,连续两年利用村内复垦地种植高产莜麦,年底磨粉发放,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河北省委办公厅驻康保县工作队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