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近年来,河南省信阳市将“庭院经济”与文旅产业相融合,从发展小院主题民宿起步,不断拓展功能,逐渐衍生出诸多新业态、新场景。“庭院经济”已从单纯的家庭院落经济演变升级为一种新的经济运营模式,形成了以豫南特色院落空间及其周边山水为载体,以美食、品茗、住宿为主要功能,集特色种养加、乡村旅游、电商物流、文化文创等为一体的新场景新业态——“信阳小院”。
“信阳小院”的实践和探索
初步统计,目前信阳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信阳小院”共计145家,2024年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带动周边群众直接就业约3万人次,人均年增收约2.1万元。从调研摸底的情况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按照地理位置可分为两类:一是城郊小院。以羊山新区云雀咖啡小院、商城县鹿宁小院为代表。处于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自驾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能快速到达,主要客源是城市居民。二是乡村小院。以浉河区小满耕读书屋、新县水塝院子为代表。通常邻近历史古迹、民俗村落或在旅游线路附近。依托当地自然人文景观、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特色,为游客休闲度假、体验当地风俗文化提供住宿、餐饮、农副产品展销等服务。
按照功能业态可分为三类:一是“小院+休闲体验”型。以“小院+特色餐饮”“小院+住宿”“小院+茶园”“小院+文创”等业态为主。以浉河区豫茗茶庄园为例,作为“信阳小院”集群代表,以茶为主题,配备茶饮、茶宴、茶宿等服务,同时销售茶文创品。二是“小院+艺术体验”型。以“小院+书房”“小院+非遗”“小院+绘画”等业态为主。以浉河区归拙园为例,利用本地茶资源,开展沉浸式非遗演艺、传统炒茶体验和非遗美食品鉴等活动,也为周边农家乐餐馆和民宿带来巨大流量。三是“小院+互动体验”型。以“小院+电商”“小院+亲子”“小院+读书”等业态为主。以罗山县有稻山房为例,其以创意梯田景观为亮点,依托亲人旧居和稻田改造建设,内部可以围炉煮茶,外部设有稻田小火车等供亲子娱乐。
按照运营方式可分为三类:一是“自建自营”。以浉河区、羊山新区等为代表。多为本地人利用自有或租用民宅独立投资经营。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本地人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定位多元,经营上自主性和灵活性较强。二是“村民+运营师”。以浉河区、平桥区、新县等为代表。村民收取房屋租金、提供场地,运营师对院落进行改造和运营。比如,浉河区见山咖啡小院的运营师与房主签订租房合同,将土坯旧房翻新改造为“花园咖啡屋”,高峰时期每天接待量可达1000余人次。三是“村集体+平台公司+运营师”。以浉河区、罗山县、光山县、商城县等为代表。村集体作为代表与平台公司统一签订合作协议,公司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运营师进行运营。在收益分配上,平台公司向村集体缴纳管理费与租金,定期进行收益分红。这种方式既可保障村民利益,也有利于“信阳小院”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思考与建议
“信阳小院”的兴起是信阳发展全域旅游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是推动信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抓手。下一步应坚持问题导向,从政策赋能、规划引领、资源整合等方面强化支持扶持。
从分布情况看:“点”上开花但未串“点”成“面”,需用政策做好引导、按禀赋做好分工。
依托信阳的生态优势和乡村资源,“信阳小院”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但整体上呈现点状分布,未形成集群效应。
问题表现:一方面,当前信阳未制定针对“信阳小院”建设的整体性规划文件,各乡镇、各县区之间产品功能出现重叠,出圈小院虽多,但各自为战现象凸显,难以握指成拳。另一方面,“信阳小院”具有投资小、回收期短和便于迭代的特征。但一些小院主在没有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盲目选择在热门旅游目的地扎堆,相邻小院竞争有余、互补不足。
政策建议:一是注重政策更新,坚持一体推进。紧扣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依托现有民宿、农家乐、村咖等设施和政策基础,瞄准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持续完善政策,出台市本级“信阳小院”发展指导性规划和标准,打造涵盖“吃住游购娱”等业态的小院集群。二是依托资源禀赋,实现错位发展。支持鼓励各县区立足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制定“信阳小院”建设规划,打造一批如“长征主题”“茶主题”等特色鲜明的“信阳小院”片区,推动域内差异定位、互补经营、错位发展。三是积极拓展内涵,形成区域联动。以重点景区为“核”,以精品旅游公路为“线”,推动景区、小院互联互通,实现“信阳小院”人流到景区观光、景区人流到小院消费。
从消费体验看:情绪价值拉满但多次消费意愿不强,需跨界整合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
部分小院重游率和到店率很高,但大多数游客抱有拍照打卡的心态。
问题表现:一方面,产品服务同质化。调研观察到,有的小院直接套用其他地方成熟的模式布置场景,缺乏地域特色,不具备持久吸引力。另一方面,性价比失衡。调研观察到,一些小院定价与品质不对等,比如某咖啡产品,消费者表示“不好喝,不会再买”;再比如某住宿产品,消费者表示“与平台宣传有差距,缺少一定配套设施”,在消费后感到不值。
政策建议:一是在设计上融入信阳元素。深度挖掘信阳特色文化内涵和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设计和文化活动。在建筑设计中,提倡修旧如旧,保留如青瓦等豫南民居经典元素;在文化活动上,注重故事讲述,展示小院所在村的历史文化信息。二是在产品上“嫁接”信阳产业。精分细化客群,创新供给模式,不断拓展产品的外延和内涵,回应游客多样化、多元化的体验需要。比如浉河区为信阳毛尖主产区,可以植入茶产业,链接炒茶体验;商城县内有金刚台等丰富的户外运动场景,同时具备相应的产业生态,可以植入户外装备产业,链接运动体验等。三是在监管上搭建“信阳标准”。以游客满意为导向,借鉴淄博经验,专线处理服务质量不高、产品宣传与实际不符等问题,试点推行“接诉即调先行赔付制度”,进一步提升游客消费满意度。
从小院运行看:人钱物短缺仍是重要制约因素,需用好市场手段,加速小院变平台。
“信阳小院”具有轻资产、重运营特点,运行情况更易受环境条件、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能力等因素影响。
问题表现:一是创意启动困境。虽然“信阳小院”对资金的要求较为宽松,但对于一些年轻创客和农民群体,仍难以筹足启动资金。二是运营转化困境。一些小院缺乏有效的运营计划,客源主要依赖于个人人脉,难以吸引和留住其他渠道客人。三是供需匹配困境。一方面部分农户期望出租房屋换取资金,但因信息封闭找不到投资人;另一方面瞄准“信阳小院”商机的投资人,因信息不对称或难以取得农户信任等,租不到合适的场地。
政策建议:一是以联合村集体为基础,撬动闲置资源。由平台公司牵头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联合村集体力量,实施零散资源集中收储。发挥村集体的组织优势和信息优势,系统摸排长期闲置或利用率较低的资源底数,引导鼓励村民以入股或委托管理的形式,将资源交由资产管理公司统一优化整合,扩大“信阳小院”院源储备。二是引入运营师作为专业推手,保障运营效益。发布运营师招募计划,以行业经验、文化契合、创新思维等维度为基准,精准招引与信阳市场契合的小院运营师。明确年度经营目标,以股权、绩效等形式与入选运营师长期深度捆绑合作,助力项目长期稳健发展。三是与互联网合作合理配置资源,拓展发展边界。借助互联网公司平台技术和广泛的用户基础,共创“小院 +”多元融合方案。全网发布院源租赁相关信息,全程跟进“信阳小院”经营权的转让与交易。基于“信阳小院”定位,构建行业关联图谱,锁定适配合伙人,拓展盈利增长点。四是设置资金闭环机制做好保障,护航产业发展。委托专业金融机构设立资金专户,以政府扶持资金作为启动引导,多渠道募集资金,扩充资金池容量;在资金投放上,为“信阳小院”建设提供低息贷款并给予供应链金融支持;建立完善扶持资金监管系统,将“信阳小院”运营流水纳入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委政策研究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