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成果汇总
时间:2025-09-11 14:22:42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成果是普查成效的集中体现,成果汇总工作是土壤普查的重要环节。江苏省高度重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简称“土壤三普”)成果汇总,以钉钉子精神将成果汇总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当前,全省成果编制进展情况总体符合预期。省级盐碱地调查成果基本完成,成果显示全省盐碱地总量约1598.6万亩,其中盐碱耕地约775.9万亩;全省剖面鉴定和省级土壤分类系统已全部完成;市县成果编制工作有序推进。

  统筹布局

  构建高效推进体系

  统筹成果清单编制。省级召开专家咨询会,研究制定省级成果清单,清单在国家规定任务基础上,增设全省土壤分类系统、省级生物专题调查成果、基于土壤三普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完善报告、农用土壤固碳减排情况与建议报告等特色任务,并在省级盐碱地详查成果编制要求中增设水资源评价内容。组织各地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县级成果形成方法编制及验收导引》要求,结合实际编制成果清单。全省共有70个县(市、区)针对约130个品类的土特产开展土特产品土壤适宜性评价,形成地方特色自选成果30多项。

  挂图作战压实责任。在全省推行挂图作战,省级明确全省各类成果编制的时间及进度要求,各市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不同成果间的逻辑关系,科学安排成果汇总进度。在成果汇总过程中,各级土壤普查办与第三方服务机构、专家、地方农技人员紧密协作,确保每项成果编制做到“责任上到人到专家,进度上到时到关键节点,组织上到环节到具体方式”。同时,要求市县积极配合土壤类型制图工作,县级组织熟悉当地土壤状况的农技人员参与校核验证,确保每个调查队至少配备1名农技人员随队调查,充分发挥其作为调查员、协调员、监督员的作用。

  强化经费服务保障。省级编制成果汇总预算样例,并及时组织培训。鉴于地方财政实际,加大省级支持力度,国家下拨用于土壤三普的经费全部下达市县,将土壤三普列为允许地方统筹使用的省级新增3.5亿支农资金7个事项之一,同时将类型制图全部纳入省级成果汇总事项,减少市县开支。规范开展服务采购,鼓励“市场主体+科研院校”联合承担成果汇总任务,全省由科研单位主导或参与的任务占比近70%。各地根据技术规程规范等要求,搜集成果汇总所需资料,积极协调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获取相关资料。

  做好分级分类培训。自2024年11月中旬起,省级先后组织对市县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市县土壤三普专班负责成果汇总工作人员、第三方服务机构人员开展了4场成果汇总管理与技术培训,并对参与全省土壤类型制图成果编制单位进行专题培训,培训总人次近700人次,考核通过率约80%。市县结合工作需要,做好本级培训工作,并督促第三方服务机构做好内部培训。一系列培训有效强化了各级分管领导对成果汇总重要性的认知、专班人员对成果汇总组织管理的认知、编制人员对技术要求的认知。

  全程管控

  筑牢成果质量根基

  坚持以“用”为本。一方面保证数据可用。成果编制阶段,各地按照规范要求进一步开展数据审核,对于异常数据开展必要验证,确保数据真实、科学、可靠。另一方面要力求成果有用。要求各地必须要在深入分析、科学判断、实地验证基础上形成有效有用的成果;形成对今后农业农村工作具有指导作用,能为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生态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的成果,而不只是简单的数据图表文字的汇集。

  强化技术融入。在技术团队组建上,各地根据成果编制需要确定所需技术人员,团队成员既要涵盖信息化、土壤或农业等的专业背景,也要保证熟悉地方情况的农技人员参与,使形成的成果能够“接地气”。省级对各地技术团队的组建,尤其是专家构成进行重点检查。此外,省级结合成果质控工作对全省所有市县及第三方开展现场技术指导,针对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疑难性问题,从类型图编制、数据安全、专题图编制、工作进度等方面印发答疑清单3期、工作提醒3期。

  强化全程质量控制。将质量控制贯穿成果汇总全过程,覆盖从清单编制到数据汇集、图件制作、报告撰写以及实地验证等各环节,要求各地不得以结果验收代替过程控制。省级制定质控工作方案和质控清单,各级在成果编制方案的制定中均考虑质控工作内容。省级委托省农科院、省农林技术学院作为质控单位,对各地成果汇总工作开展总体质控,重点推动市县质控责任落实。省级通过资料核验、现场检查、听取汇报和专家审核等方式,已对103个成果编制单元开展现场质控163次,形成质控周报34篇,发现并指导整改问题84项,有效保障成果编制质量。此外,省级专班加强跟踪检查,将13个设区市分市到人,及时掌握市县进展和存在问题。

  筑牢屏障

  严守数据安全底线

  加强数据安全责任落实。明确要求各级土壤普查办、所有成果编制承担单位及其他成果编制工作参与单位都要设立数据安全管理员,落实数据安全责任;所有相关参与人员都要承担数据安全责任;所有单位、团队负责人都是数据安全第一负责人。省级先后组织数据安全管理培训3批次,271人通过现场数据安全管理考核。

  加强数据分发接收管理。要求各级土壤普查办对自身分发数据的安全负责;数据分发移交都签订保密协议,并做好登记;明确第三方不得将数据外传;在成果正式发布前,所有人不得将有关数据公开发表。

  加强数据使用存储环境管控。数据使用、存储、传输实行物理隔离;使用数据的电脑必须登记,不得上网;区域整体数据及涉密数据必须有独立的存储与使用环境。

  加强数据安全监测与检查。要求各级土壤普查办将数据安全作为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省级专门委托有专业能力的单位开展土壤三普数据安全防控服务,实现普查数据在非安全环境下的追踪溯源、主动预警、阻断使用和违规证据获取,以此保障数据安全工作有效落实。目前省级专班联合防控服务单位已深入全省开展一线数据安全检查13次,及时发现并处置了19次数据处理设备违规外联事件。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耕地质量处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