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会泽县,曾经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劳动力输出大县,千千万万农村劳动力如同候鸟一般,年复一年地往返于家乡与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候鸟迁徙”就业模式。近年来,云南省会泽县将“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紧扣“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人才、资金、技术“三回流”,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兴建产业园区、引入用工企业、畅通就业渠道等方式,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会泽县城区的家门口车间(工厂)从不足40家,用两三年的时间发展到246家,会泽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45.2万人,其中“家门口”就业人数就达到14.6万人。人民群众从外出务工的“远方寻梦”到返乡就业的“归雁还巢”,越来越多的会泽人实现了“家门口增收,小家庭团聚”的心愿。
强化党建引领
构建就业服务新格局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了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就业服务模式。在25个乡(镇、街道)成立转移就业服务中心,370个村(社区)组建转移就业服务站,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组建“党员先锋队+网格员+志愿者”服务专班,开展“户户访”行动,宣传就业政策,精准识别就业需求。创新“红色代办”服务,设置党员示范岗,代办一次性创业补贴、吸纳就业、技能培训等事项,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平台搭建
拓展家门口就业渠道
全面清理乡村闲置资产和资源,整合闲置资产30.4万平方米,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构建以产业园区为主平台,以县城搬迁安置点为核心区的发展格局,引进培育劳动密集型企业110户,带动1.3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盘活项目资金、集体资金,打造“居家式”“厂房式”“合作社式”就业帮扶车间91家,吸纳带动3529名劳动力。创新推出“会泽职通车”小程序,打造“岗位需求+智慧平台+求职工友”的精准用工模式,务工人员只需通过手机,即可在家中匹配到合适的岗位,实现了“指尖上的就业”。建设奋斗驿站就业“幸福里”社区5个,打造集就餐、住宿、出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金融、维权为一体的“3分钟就业幸福圈”,让群众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强化政策落实
激发家门口创业活力
出台“实施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就业保障”和“创业兴乡促进乡村振兴”2个三年行动方案,梳理汇编10个县直部门和5家银行机构的创业优惠政策39条,开发“振兴贷”“乡情贷”“草莓贷”等金融产品。2024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6亿元,扶持860名创业者创业,带动就业1861余人,其中,扶持58户返乡人员创业,发放贷款1345万元,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分类建立创业兴乡四类人才库,培育“田秀才、土专家、致富能人”,创响“乡字号”“土字号”乡土特色产品,将本乡本土种植养殖能手、专业大户等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和产业发展带头人。聚焦会泽特色产业,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返乡创业带动就近就地就业5万人以上。通过政策红利和资源优势的“变现”,返乡创业成为会泽县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待补镇当地知名企业家同春花就是一名返乡创业者。外出务工的她,有了一定的积蓄之后,2013年回乡创办了云南沅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头流转土地120亩,开始探索种植夏季草莓,县人社部门帮助她申请了200万元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并在冷库建设、扶贫工厂、带贫奖补、惠农贷款等方面给予了资金扶持,解决了资金困难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带动周边20多个合作社和大户种植草莓2万多亩,目前产能达到2万多吨,年产值2.6亿元,被评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强化品牌带动
增强家门口创业动能
立足本土资源禀赋,以劳务品牌建设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品牌化、就业创业本土化”的乡村振兴路径。深度挖掘盐水石榴、马铃薯、肉牛养殖等传统产业潜力,通过“产业链+品牌链+人才链”三链融合,打造出“会泽盐水石榴果农”“会泽薯农”“会泽牛人”三大省级劳务品牌。其中,“会泽牛人”劳务品牌代言人保德胜荣获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成为会泽县劳务品牌建设的标杆。“会泽牛人”品牌不仅带动了县内外7700余家民营企业从事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牛”生意,还带动就业6.1万余人,人均年务工收入达到9.6万余元。通过举办“劳务品牌推介会”“典型人物报告会”等活动,广泛宣传“会泽牛人”等品牌的成功经验,激发更多群众参与劳务品牌建设。同时,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帮助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技能,推动更多劳务品牌的形成和发展。会泽县累计回引返乡人员1.6万余人,选树返乡创业典型84名,实现年营业收入达7.98亿元,带动就业9702人。
强化就业帮扶
兜牢家门口就业底线
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聚焦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弱半劳动力、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137个,乡村公益性岗位5195个。认定帮扶车间91间,累计帮扶3529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吸纳脱贫劳动力1818人,切实保障了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同时,结合县内主导产业发展和用工需求,大力推进“技能会泽”行动,组织菜单式、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帮助返乡劳动力由“靠体力打工”转变为“凭技能吃饭”。2024年,全县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其中创业培训521人次,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偏远地区集中培训不便的问题,创新培训模式,将优质师资下沉到基层,开展家门口培训活动。在多个偏远村组开展家禽养殖培训,累计培训1172名困难群众,有效助力偏远村组困难群众就业增收。脱贫户代龙凤通过参加手工编织等培训,获得了证书。目前,她长期在钟屏街道木城社区的巾帼帮扶车间里编织售卖自己的手工作品,并尝试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推广和接单,月均收入稳定在2000元左右,实现了稳定就业。
强化宣传引导
营造就业创业氛围
依托361个村级党组织和27个驻外党支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政策宣讲、创业典型宣传和就业指导,确保政策深入人心。线上,利用“会泽职通车”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发布创业就业政策、岗位信息和成功案例,帮助群众了解政策、掌握信息。线下,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面对面宣讲政策,解答群众疑问。同时,通过举办“创业典型报告会”“返乡创业故事分享会”等活动,邀请成功创业者现身说法,激发群众创业热情。2024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政策宣讲活动2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举办县内家门口就业大型招聘会6场次,中小型招聘会121场次。通过宣传,成功引导860名创业者返乡创业,带动就业1861人,形成了“党建引领、政策扶持、品牌带动、群众参与”的良好就业创业氛围。
(作者单位:云南省会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