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集体领办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之路——山东省青岛满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时间:2025-09-11 14:14:44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调研组 字号:【

  山东省青岛满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满贡合作社”)自2022年5月成立以来,立足于村庄闲置用房、劳动力、特色农产品等资源,创新电商直播带货、创办农产品加工、拓展乡村研学旅游,引领农民合作社新业态发展,在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集体增收与村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2024年满贡合作社全年销售额约1100万元,利润为100万元左右,总分红金额16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约4.52万元,成员分红11.48万元。

  基本情况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龙泉街道满贡村辖9个自然村,共有村民1966户、6790人。因地处饮用水源地,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长期以来满贡村一直是经济薄弱村,属于没有产业、没有集体收入、没有发展前景的“三无村庄”。为扭转这一局面,2022年,满贡村村支书刘永龙带队去烟台考察学习,回来后创办满贡农民合作社,总出资额126.1万元,其中,293名村民出资96.1万元,村集体出资30万元。满贡合作社注册了“墨城满贡”品牌,在经营种植黑小麦、黑花生、香芋等作物基础上,发展电商直播、产品加工、乡村研学等业务,主打“绿色、健康、无污染”三大特色,线上线下同步经营店铺,已开设线下销售门店5个、线上直播账号9个,销售额连年提升,以订单农业模式惠及周边群众。

  创新发展新业态

  创新电商直播带货,打开产品销售新市场

  书记带货,促进直播引流。2023年4月份,支书刘永龙开通了抖音、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平台,打造书记直播间,推动满贡合作社农产品销售。实际上,在刘永龙亲自直播之前,满贡合作社一方面通过线下配送,拓展超市业务,另一方面培养直播业务员宣传合作社产品,但是整体效果有限,合作社加工的产品很难获得大超市认可,直播业务员引流能力也较弱。于是,他决定亲自开直播号,到田间地头现学现播,讲解村民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刘永龙质朴的语言和接地气的表现,赢得了一大批网友粉丝,成为青岛市知名的“网红”村书记,满贡合作社的产品销量迅速上涨。

  线上线下,实现共同发力。一方面,满贡合作社线上深耕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模式,发挥满贡合作社“书记直播间”流量优势,打造抖音、微信双平台宣传矩阵,以“满贡农产品甄选”账号为主,逐步打造满贡青春剧团、满贡合作社小凡、满贡合作社城阳旗舰店等账号。截至目前满贡合作社有专职主播4人,全网粉丝30多万,平均每天直播3场以上,单场最高销售6万多元,年网上销售额660万元。另一方面,满贡合作社线下发展实体门店,增加网上粉丝可感度和食品配送及时性,先后在城区创建专营店4家,在大型农贸市场开设分销点20多个,与70多家商超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推动产品产销衔接。

  公益直播,推动助农带农。2024年12月,为助力东西协作,满贡合作社借“双十二”消费节点,带着直播团队到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和定西市漳县开展公益助农直播活动5场、销售额32万元,拍摄宣传短视频10多条,销售特色农产品、推介当地文旅资源,以东西协作的形式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街道探索“党建+公益直播”助农新模式,搭建“乡村振兴共享直播间”平台,汇集满贡村、蒲渠里村等村的村书记、网红达人在乡村振兴会客厅直播带货,重点帮助周边村民销售应季果蔬。2024年6月7日满贡村合作社作为首期直播推介官,现场选品,帮助周边农户线上销售土豆、桃子、黄瓜等时令农产品500多单,销售总额约2.5万元,截至目前,满贡合作社助农直播32场,场均销售额2.2万元。

  创办农产品加工,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

  盘活闲置资源办加工。满贡合作社将废弃的满贡村小学(占地11亩)充分利用起来,改建为花生油、特色面点、石墨面粉等加工车间以及检验检测室。2024年,满贡村争取到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00万元,建立食品冷藏库,由满贡合作社负责运营。

  创新办加工形式。随着电商直播打开农产品销路,满贡合作社对办农产品加工越来越有信心。为满足消费者不同产品需求,满贡合作社定位发展多种农产品加工,先后新建肉食加工车间、地瓜条加工车间、火腿加工车间、物流打包车间、冷库等5处。满贡合作社根据自身具备的人才、资金、土地等条件及资源整合能力,创新与外部主体合作方式,探索了不同的办加工形式。具体而言,第一,自主加工,主要是合作社收购村民种植的花生和小麦进行加工销售。第二,合作加工,主要是合作社发挥场地资源优势,与行业内公司和加工厂合作生产加工,比如面包坊,满贡合作社出场地和原材料,即墨区小锅台面食店出设备、资金和工人,双方合作完成面包加工生产。第三,他人代加工。合作社利用“墨城满贡”品牌和直播流量优势,与甘肃艾康沙棘制品有限公司合作代加工沙棘原浆、沙棘果油、沙棘籽油等系列沙棘制品。

  提升品质与品牌。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抢占市场,满贡合作社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建立起“合作社+科研单位+农户”机制,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优良品种、品质提升等服务,并与青岛创智蓝图航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育航天黑小麦、航天黑花生、航天大豆。同时,满贡合作社重点推动“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面粉加工车间、面食加工车间、肉制品加工车间通过SC标准认证,满贡萁馏获评2024青岛网红农品、即墨区美食大赛十大特色小吃,满贡黑麦火烧、原浆花生油获评青岛乡村振兴名特优产品金奖,满贡品质得到专业认证。围绕“墨城满贡”进行品牌塑造,立足“原汁原味、绿色健康、突出特色”的品牌定位和“绿色、健康、无添加”的品牌内涵,加强产品包装设计,凸显产品的特色和价值。参加即墨老字号展销、寻味墨城等活动,通过与青岛市南区中山路街道结对共建,在栈桥等景点展销2次,进一步提高了满贡合作社系列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拓展乡村研学形式,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探索学生研学项目。2024年10月,为拓宽增收渠道,满贡合作社发挥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地理优势,利用合作社50亩试验田和面食制作车间,结合村庄果园、小菜园推出了满贡合作社“大柴铁锅小厨师”“非遗卡子面食制作”“果园采摘”等研学项目。目前参与研学项目的学生群体主要来自青岛市城区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在举办学生研学活动中,满贡合作社设置了展厅选购环节加微信关注抖音,有效做到现场销售和线下引线上。小学生通过参观合作社,也在心中种下了乡村振兴的种子。

  开发亲子游与团建项目。满贡合作社利用乡村亲近自然的优势,挖掘村庄场地、农产品、美食等资源,开展亲子游、企事业单位团建等活动,并根据体验项目内容收费,费用范围从10元到180元。2024年11月以来,满贡合作社已组织亲子游等活动13场,户均消费200元,带动合作社展厅销售8万多元。

  实现共创共赢

  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满贡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种植、加工共同发展,一方面,推动周边村民规模化种植,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引进培育黑小麦、黑玉米、黑花生等特色种植品种;另一方面,收购农户的产品,将其深加工成面粉、面包、花生油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024年满贡合作社农作物种植面积80亩,比2023年增长了20%。满贡合作社不断丰富“黑”系列农作物品种,增加黑玉米品类、香芋等新品种种植规模。同时,随着电商直播销售量增长,满贡合作社新建食品加工车间,新增火腿、地瓜条、脂渣、烤肠等生产线12条,目前累计开发了原浆花生油、黑麦面条、手工萁馏、琵琶梗等特色农产品70多种,合作社的加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一是带动村民就近就业。满贡合作社在办加工过程中,除了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外,一般优先选择本村及附近村庄的村民。比如,2024年满贡合作社带动周边300个种植户、户均年增收1.25万元,带动60岁以上农村妇女等劳动力就业120多人、人均年收入约2万元。截至目前,满贡合作社共有员工64人,其中正式员工27人、常聘临时工11人、一般临时工25人。此外,满贡合作社给正式员工都购买了五险。二是带动村民增收。满贡合作社发展加工和电商直播,为村民创造了获得三份收入的机会。其一,工资性收入。合作社直接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包括农作物种植、收获,农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等,让部分村民在家门口获得工资收入。其二,经营性收入,合作社与村民签订收购合同,收购大部分农作物,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以高于市场价0.3~0.5元/斤的价格收购黑小麦等农产品。其三,财产性收入。满贡合作社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2024年合作社成员年均分红383元。

  促进村集体增收与村庄发展。满贡合作社发展带动了村集体增收。截至目前,满贡村村集体在合作社中占股28.5%,每年分红约5万元。同时,村集体的食品冷藏库租给满贡合作社使用,一年租金约10万元。此外,满贡合作社积极支持村集体公益事业,累计帮助村里老人和脱贫户300多人,举办助老活动10多场、惠及400人次。

  思考与建议

  电商直播带货与办加工“双轮驱动”,推动合作社新业态创新发展。满贡合作社办加工形势越来越好,“网红”村书记刘永龙起到关键作用。作为合作社带头人,他通过电商直播吸引粉丝20多万,打开了销路,填补了合作社线下销售渠道窄的短板,促使合作社办加工规模不断扩大。相比在产业链上办精深加工而言,满贡合作社尚处于办初级加工阶段,多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但是,满贡合作社不随意扩大规模,稳扎稳打,依然具有生命力。原因有三:其一,所销售产品多为本地农产品和加工食品,是当地人所吃必需品,比如花生油、面粉、面条等;其二,顾客群体是基于本地逐渐拓展至青岛市周边范围,顾客来源相对稳定,据主播介绍,满贡合作社直播粉丝70%来自青岛市,90%来自山东省,因为这些粉丝了解乡音,饮食习惯也相似;其三,满贡合作社目前基本按照“以销定产”思路发展,向农户购买农产品或原材料的数量基本根据销量来判断。但是,合作社办食品加工,其食品安全、品牌建设、直播形象都会对合作社产品销售起到重要影响。建议当地政府在直播能力提升、规范食品生产流程、维护食品安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可进一步给予支持和引导政策,但不应过多干预合作社实际经营行为。

  合作社创新发展新业态,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满贡村人均耕地不到1亩,多数村民无法靠农业生活,而是外出打工。满贡合作社发展加工和电商直播新业态,让村民有了就近就业机会,同时让村民有机会以不同形式分享新产业发展利润。比如2024年满贡合作社给成员的分红基本来自合作社发展二三产业的利润。此外,当下农村大龄劳动力逐渐增多,甚至60岁以上的人依然有较强的劳动能力,但是外出进工厂已然很难,合作社根据村民身体情况,以常聘临时工形式雇佣,实现村民再就业。同时,这些有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户将土地流转出或者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可能性会增加,“二三产促一产”推动当地小农户有机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潮流。建议针对当下农业适度规模发展不断深入、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化服务意愿不断增强、在地开发新劳动就业需求不断增加的现象,政府应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发展新业态,在推动一产发展基础上,探索发展二三产业,让一部分村民能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增收。

  打造吸引青年返乡就业蓄水池,实现年轻人才与合作社新业态发展的“双向奔赴”。农民合作社新业态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才的加入。满贡合作社通过发展新业态吸纳的全职就业人员整体呈现年轻化,40岁以下员工基本集中在管理、直播、销售岗位,并且主播都是年轻人,最年轻的主播只有19岁,是满贡村返乡青年。从专业技能要求和市场适应力看,年轻人更适合新业态发展岗位需求变化;从工作内容和薪酬看,合作社办加工,管理、销售、直播工作与同龄人在城里工作内容相似,且报酬并不低,比如主播销售旺季,每月工资基本在1万元以上;从年轻人自身需求看,返乡青年能兼顾工作和照顾家人,即工作在村里、生活在城里,也能满足年轻人对丰富的娱乐生活与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期望。同时,随着合作社新业态发展向好和业务规模扩大,满贡合作社专门聘请了农业经理人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当下三产融合发展也需要年轻化人力资本,农民合作社办加工,发展新业态,既创造了新就业机会,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增收。建议政府对农民合作社发展新业态吸引返乡青年就业的,给予一定政策奖励和补贴,支持青年加入合作社发展新业态,并创造青年提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训机会,实现返乡青年与农民合作社的“双向奔赴”。

  (调研组成员:贺潇、孙少磊、刘闯)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