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坚决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决策部署,依托百年盆景产业优势,创新党组织体系、党建工作方式,成立产业联合“大党委”,将“小盆景”种成“致富树”、做成“大产业”,成功打造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3年,赤坭九里香盆景入选“首批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名单,赤坭镇入选广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镇。
把支部建在产业上,筑牢战斗堡垒。一是“党建+产业”,搭建岭南盆景小镇“大党委”。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互补的原则,吸纳盆景产业基础良好的13个村党组织,构建“1+13+N”产业链党组织设置方式(1个产业链大党委+13个村社党组织+若干个链上两新党组织),推动盆景从单一种植向创作研发、修剪加工、物流销售、品牌宣传等方面延伸,实现盆景产业向更高价值方向迈进。二是“党建+制度”,念好行业发展“政策经”。出台《赤坭镇关于推进岭南盆景小镇产业党建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案》《盆景花木产业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等文件,明确盆景小镇产业党委工作职能及议事方式,健全党建考核评价机制。三是“党建+联动”,凝聚多元共治“合力量”。以党组织为突破口,建立岭南盆景小镇联席会议制度,凝聚盆景产业链上的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盆景协会、专家团队等多元力量。突出“议”“商”结合,实施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政策评议会“三会议事”,做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五事联办”,协调解决盆景及盆景小镇建设重难点问题120多个,有效破解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将党员聚在产业上,壮大人才队伍。一是聚焦“领头雁”引路。深化农村后备干部“育苗”工程,将年轻骨干群众吸纳为党员,将党员培养为群众工作的骨干力量。实现13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选派3个驻村第一书记,育苗13名村级后备干部,吸纳一批懂盆景、爱盆景、会盆景的党员人才。二是聚焦“双培养”工程。建立赤坭盆景研究院、盆景乡创学院、小微盆景创新创业基地,打造5间盆景大师工作坊,引入6批54名全国知名盆景大师。围绕盆景产业链开展“双培双带”活动,把盆景种植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盆景种植能手。目前已成功举办4届电商直播节、5届岭南花卉盆景技能大赛、多届国家级和省级的盆景艺术节,累计开展相关技能培训超百场。孵化短视频团队60个,培育盆景技师3000余人。三是聚焦“极先锋”攻坚。以盆景产业发展为核心,锻造13支“赤诚先锋”队,打造5个“赤诚先锋”党群服务驿站,全力服务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绿化景观提升等工作。2024年,“乡村振兴极先锋”工作室瑞岭苗木生产中心揭牌,进一步赋能盆景产业发展。
使群众富在产业上,走出致富道路。一是“小盆景”做成“大产业”。建立“大党委+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种植户”的发展模式,以股份合作、订单经济、流转聘用等方式,做大做强以盆景为特色主导产业的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赤坭盆景花卉销售超4400万盆,产销居全市前列、全区第一,农业总产值三年内从20亿元突破30亿元,赤坭成为华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高端盆景苗木种植和展销基地。二是“卖盆景”变为“卖风景”。立足百年盆景底蕴,加快“乡村+盆景花木+文旅”特色发展。打造“竹映洪拳”水幕光影秀、热气球嘉年华、蓝田紫林旅游度假区等“白+黑”项目,让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村落变景区,推动赤坭镇多村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点。三是多渠道激活“致富路”。把党组织优势融入产业发展中、党员镶在产业链条中,加速盆景种植能手向盆景大师、卖树胚向卖盆景、线下销售向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三大转变”,带动竹洞、瑞岭等重点村村民2024年度人均收入超5万元,年均增长8%。13个发展盆景产业的村土地价格从每年不足1000元/亩跃升到3000元/亩以上,走出一条联城带村富民的发展致富之路。
让特色亮在产业上,叫响“赤坭盆景”。一是持续扩大产业规模。打造集盆景种植、展示、销售、游览于一体的5.5公里古树大道,建造多个“展、销、游”一体化高端盆景园。联合科研院校,构建起盆景多模态数据库,研发出AI盆景系统,有效降低盆景作品设计难度,提升产业附加值。目前,全镇盆景种植面积已超过5万亩,从业农户超过3000户,具有一定规模的园艺场500多个,盆景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亿元。二是推动盆景“出村入城”。归纳百年盆景文化,提炼特色产业发展经验,联合多家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开展深入宣传,使“赤坭盆景”对外形象立体化、生动化,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2023年,赤坭小盆景在广州松园宾馆登上中法外交“大舞台”。2024年,赤坭盆景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受欢迎产品奖”和第十三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最受欢迎产品奖”。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委员会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