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8个方面,重点实施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等“七大工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耕地质量逐步提升,建成后高标准农田亩均增产10%以上,对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黑龙江粮食产量实现“二十一连丰”,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绘就现代农业新图景。
创新机制
破解高寒地区建设难题
黑龙江地处高寒地区,冰冻期漫长,全年有效施工期短,针对“气候条件严酷、时间异常紧迫、任务必须完成”的现状,黑龙江省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部署,提出严把规划设计、招标投标、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审计监督等“六关”具体要求。分管省领导牵头推进、靠前指挥。省纪委监委重点监督,通报典型问题和案例,形成震慑。发展改革、财政、审计、自然资源、水利、信访、测绘等部门协同推进,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专班办公室,会同农田建设管理处集中办公,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特批复成立省农田建设服务中心,调派专业人员专职投入此项攻坚任务。今年3月,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标准农田专项整治工作,省市县三级111个工作专班迅速成立,1167名干部下沉一线。
为进一步压实责任链条,全省拉起整治的“天罗地网”,采取县级自查、市级核查、省级抽查30%以上县的方式,对逐个工程设施拍照留档。望奎县创新“三查联动”工作机制——部门拉网自查、专家诊断助查、纪委穿透督查,提振整治的信心和决心。在七台河市勃利县,“五组七员”(项目推进组、施工组、监理组、保障服务组、用料供应组;推进专员、施工专员、监理专员、保障专员、服务专员、监督专员、供应专员)机制让责任直插田垄:项目推进组统筹全局,施工组昼夜奋战,保障组协调占地矛盾,98名村民监督员经常穿行于工地,“点对点”盯质量,“面对面”解难题。
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引领生产方式变革
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二分公司的水田地里,4台搭载高精度定位系统的智能泡田整地机车正有序作业。农机技术员陈鹏介绍:“这些设备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效率提升40%以上,配合卫星平地技术,土地平整度达到‘毫米级’,为高效种植奠定基础。”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二分公司大力推进水田高标准农田建设,致力于把农田升级为现代化“良田”,全方位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该公司计划建立的智慧农业示范区,将安装300余套物联网设备,就像为农田装上“智慧大脑”。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智慧种植管理等功能。在气象监测方面,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提前72小时精准预测天气变化,让种植户能够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土壤墒情监测设备能实时反馈含水量、酸碱度,智能推荐施肥灌溉方案;自动排灌系统根据天气和土壤数据,实现精准调控,节水节肥效果显著。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紧密结合农户实际需求和农业生产痛点,创新研发出“可移动厢车式智能首部枢纽”,该模式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亩均用水量从300~500立方米降低至180~300立方米、节水40%以上,节肥10%以上,实现了稳产增产与资源节约多赢局面,切实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民生为本
激发农民参与内生动力
黑龙江省驰而不息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走深走实,相继出台《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黑龙江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严格把关工程质量,哈尔滨建立了“六方会审”机制,县政府、乡镇政府、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村集体和农民代表共同把关设计方案。杜尔伯特县为了在设计环节就保证因地制宜,推行了“三上三下”工作法:乡村和群众的意愿需求上来、踏查和项目要求下去,实地商讨结果上来、设计勘察下去,问题和建议上来、图纸数据下去。
针对工程点位多、分布面广、质量监管力量不足的困境,哈尔滨市创建“专+民+信息化”监管体系:第三方机构提前介入监督,农民质量监督员持证上岗,智能平台实时监控施工画面。“平台可随时调取施工现场画面,通过电子围栏监督参与人员履职情况和施工现场规范情况。一旦出现问题,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打开监管平台,全市12个在建项目的施工情况尽收眼底。同时,坚持开门搞整治,畅通线索征集渠道,各市(地)及有关部门在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公布黑龙江省农田建设监督服务电话19部,自省级监督服务电话开通以来,累计受理农民群众反映问题112件,已办结回复76件,办结率达67.86%,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
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黑龙江正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引擎,推动黑土地从“攥得出油”向“产得出粮”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龙江力量。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