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谷丰登,笑声飞扬;粮仓满溢,国泰民安。2025年9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办。让我们跟随节庆的脚步,将目光投向这片处处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土地,与农民朋友和八方来客一道,共享丰收盛景,见证发展新篇。
“庆丰收,心欢喜,奏响丰收交响曲,硕果盈枝丰收景,幸福喜悦在洋溢。”联欢活动上,应景的歌词配上欢快的山东快板,唱出了丰收喜悦。
单县羊肉汤香而不腻、鲅鱼水饺皮薄馅大、海肠捞饭脆嫩鲜美……乡村美食汇上,“舌尖上的乡村”香飘四溢,引人驻足,品出了丰收风味。
现代农机方阵整齐排列、威风凛凛,精巧灵活的机器人完美适配不同生产场景……现代农机装备成果展上,新科技让人目不暇接,展出了丰收气象。
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体现了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与深切关怀,饱含着对广大农民群众和“三农”工作者的关心厚爱,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寄予厚望。广大农民群众和“三农”系统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笃行不怠的奋斗擦亮丰收底色,用心用情描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矢志奋斗。
今年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全国主场设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大户陈家村,活动板块涵盖“1场联欢+5个成果展示+5项特色活动”,将丰收盛景与庆丰收的人群联结在一起,共同组成一幅山河锦绣、五谷盈仓的壮美画卷。
农民齐聚话丰收
“我们大户陈家村的葡萄熟透了,咱这阳光玫瑰葡萄园,整整3000亩呐”、“瞧我手里金灿灿的宝贝,这是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里种出来的‘齐黄34’大豆!”……在联欢活动上,来自山东各地的农民代表一个接一个争先恐后地亮出丰收的新成果、说说村里的新变化。
丰收的硕果,由农民创造。农民耕耘大地,守望四季,用汗水和智慧默默浇灌,亲手捧出这片沉甸甸的金黄。在丰收的故事里,农民是绝对主角。而在庆丰收的节日里,农民同样是最耀眼的主角。
在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现场,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代表都带来了家乡的丰收喜讯。湖南省常德市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戴宏说:“今年,村里的早稻亩产达589.1公斤,比去年增产12.5公斤。”青海省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藏族牧民索南才让说:“去年我养牦牛、藏羊收入十几万元,村集体经济也突破了200万元。”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马鞍山村张国利说:“去年,村里农文旅收入突破96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港中坪村、果洛藏贡麻村、马鞍山村都曾是贫困村。脱贫摘帽后,它们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持续巩固成果,村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年,我家还是土灶老屋。”回想过去,张国利感慨万千,“如今,村里改造建设了民宿一条街。通过种植山葡萄、参与文旅讲解,家里收入多了,重新装修了房子。我们生活过得越来越幸福。”张国利的一番话说出了农民的心声。如张国利所说,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日子,是丰收的最好注解。
“这是秋天吗,这不是秋天,这是丰收大地赠给我们庄稼人的金元宝、挂的红灯笼、酿的蜜罐罐。”在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现场,“沂蒙二姐”吕玉霞用诗意的语言抒发着农民对丰收的欣喜。
吕玉霞是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的一名桃农,她将生活感悟以诗歌形式发到网上后,意外收获了潮水般的点赞。她惊喜地发现,原来“庄稼人的日子也能被点赞,田埂上的脚步也能被关注”。于是,她顺势而为,通过直播带货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将“丰收在望”变为“增收在握”。今年蜜桃季,吕玉霞前后卖出8万单蜜桃。
台上锣鼓喧天庆丰收,台下热闹非凡乐开怀。台上台下,农民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就是最生动最鲜活的喜迎丰收图、乐享丰收景。大户陈家村村民王香说:“丰收节活动办到我们村,我们心里别提多自豪多高兴了。”招远市解家村村民步天云更是热情邀约:“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欢迎大家来我们村品尝红富士苹果。”
成果汇聚展丰收
丰收,不只见于粮食增产的数据,更见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今年丰收节全国主场设置一系列成果展区,主题涉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种业、科技等诸多领域。
“来凤藤茶,香飘四海。”在定点帮扶县农产品展销区,来凤乡投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叶炜身着民族服饰,邀请来往游客品尝来凤藤茶。近年来,湖北恩施来凤县立足特色资源,做好“茶”文章,目前,来凤县藤茶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年产值近20亿元,带动2万余农户增收,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以产业促发展,来凤县的实践是脱贫地区谋振兴路径的生动缩影。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丰收节全国主场特设主题展。在主题展上,防止返贫监测动态帮扶工作流程以图表形式清晰可见,乡村学生体验AI智慧课堂、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一张张图片直观展示着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成效。回望五年历程,我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不断健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稳中有增,重点区域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协作帮扶不断深化。
如果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是丰收的底气,那么,科技则为丰收注入了强劲动能。无人驾驶拖拉机可实现精准导航、全天候作业;玉米气吸式高性能播种机解决传统机器卡种、伤种痛点,实现单粒精播;搭载多光谱摄像头的深蓝巡田机器狗自由穿梭,对农作物进行巡检……本次现代农机装备展集中呈现我国在掌握核心技术、实现高端智能农机自主化研发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示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在技术自立、自主创新和绿色高效发展上的阶段性成效。
“山海佳作、烟台苹果。”在电商助农专区“烟台苹果、招远味道”展位,烟台苹果协会会长姜祉佑这样介绍烟台苹果。展台一侧,各个品种的烟台苹果整齐摆放,色泽鲜亮;而另一侧,苹果脆片、苹果饮品、苹果面膜鳞次栉比。除了烟台苹果,四川会理的石榴、云南元江的茉莉花、山西石楼的小米等优质“土特产”分列各个展区。
线下,乡村大集热气腾腾;线上,电商助农声浪滚滚。在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现场,山东省首届乡村振兴电商直播大赛总决赛火热开赛,27个直播间通过实战直播、话题短视频等形式同台竞技。方寸屏幕之间,订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乡野“土特产”飞到千家万户。
丰收的喜悦不仅在田间地头洋溢,更在每一个助农现场涌动。农民节日为农民,从乡村特色大集到电商助农展区,今年丰收节全国主场化身线上线下联动、产销紧密衔接的优质农产品“大卖场”,让丰收的果实转化为增收的实效,搭建起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色桥梁”。
片区联动夯丰收
作为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举办地,大户陈家村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丰收喜悦。漫步村内的古街巷,沿街两侧的文化体验商铺热闹开张——柳编摊上,造型各异的藤条手工艺品精巧灵动;绒绣展前,丰收稻穗的针脚间绣满了庄稼人的希望。当泥土芬芳与丰收喜悦交织,朗朗歌声与乡音俚语共鸣,这片充满活力的乡野,正以最鲜活的方式讲述着乡村振兴的故事。
曾几何时,大户陈家村还是一个“无资源、无资金、无技术”的普通村庄。如今,这里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大户庄园旅游区正全力争创国家4A级景区。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什么?村党委书记陈松海一语道破,那就是“发展产业,一产打基础、二产增效益、三产创价值,走产业融合之路”。
据陈松海介绍,大户陈家村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统分统”的管理机制。以组织引领、区域共建为抓手,大户陈家村统一要素资源,成立合作社,规模化种植矮砧苹果、阳光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率先引进物联网技术,实行水肥自动化管理,打造了1.2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分包生产经营,创新发展“小型农场集群”模式,成立家庭农场120余个,辐射带动1000余名村民就业,每亩年收益2万元以上。统一品牌销售,统一注册“大户庄园”商标,严格质量管控,提高品牌价值,构建了“立足烟台,深耕山东,辐射全国”的产品销售布局。
大户陈家村的华丽蝶变,是招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微观样本,也折射出烟台市以片区化打造推动乡村振兴的宏观布局。
2019年以来,烟台市抢抓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机遇,先后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培育出3个省级、9个市级示范片区,逐步构建起“强村带弱村、片区促全域”的联动发展格局。
片区化推进不是简单的“拉郎配”,而是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联结、利益共享,让原本分散的村庄攥指成拳、协同共进,让和美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百姓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通过积极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力量,烟台以链式思维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农品万千 烟台领鲜”的“烟台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声量渐强,已逐渐成为品质农业的鲜明标识。2024年,烟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19.5亿元,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稳步提升,乡村振兴的“烟台路径”正释放出强劲动能。
秋风送爽,丰收节的欢歌笑语还萦绕耳畔。从大户陈家村到神州大地的千里沃野,丰收节,这场以丰收为名的庆典,既是对过往耕耘的礼赞,更是迈向新征程的昂扬起点。放眼广袤乡土,丰收的故事正在每一寸土地上生动续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正以坚定的步伐,一步步从蓝图走向现实。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