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与农业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各民族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节庆、歌舞、服饰、饮食等文化体系,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丰收节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和展示载体。近年来,云南省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以“多彩文化”为主线,创新活动形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基、以产业为链”的丰收节庆模式,将丰收节打造成文化传承的载体、民族团结的纽带、产业发展的引擎。
强化省级统筹协调,合力推动共庆丰收。云南省成立由省级有关部门组成的云南省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会商制定印发云南省组织实施工作方案。各省级单位结合工作职能,进一步实化节庆内容、活化节庆形式、深化节庆内涵,结合各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和稻田景观特色开展系列庆丰收活动。2024年省级各单位牵头举办活动16场次,包括大理网络主题音乐会暨直播带货活动、楚雄农民诗会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庆丰收活动。
调动各地积极性,共同办好省级主场活动。每年云南省主场活动均由各州(市)、县(市、区)在当地已有庆丰收活动的基础上自主申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进行实地调研,并根据申报方案、以往举办活动的基础及申报地的积极性等因素选定当年省级主场举办地。2023年在大理古生村水稻种植基地举办,2024年在保山龙江乡弄岗村稻田公园举办,当地州(市)、县等各级党政部门均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掘当地特色,成功办好农民丰收节省级主场活动。
丰富活动内容,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云南省各地通过节庆活动和民俗传承,以节为媒打造文旅IP,推出了佤族新米节、傣族豪茅节、藏族达拉节等一批农文旅节庆活动,推动实现生态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云南省主场活动按照1场主题活动、N场系列活动、X个主题展的“1+N+X”模式,打造融合“农业+体育+文化+旅游+民族特色”的多元化活动,2024年根据当地产业特色现场举办了稻田捉鱼大赛、农产品市集、咖啡文化周等多项活动,吸引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1.2万余人次参与,带动旅游收入1500余万元,助力农民群众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
深入田间地头,激发农民群众创造力。云南丰富的高原特色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为丰收节提供了天然舞台。近年来,云南省主场活动均选择走进乡村,在田间地头举办,将民族特色、农耕文化、非遗技艺等内容融入稻田实景展演。广泛组织开展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乡村文艺大联欢、农事竞赛、稻田音乐会和时装秀等系列文体活动,准备丰富实用的奖品,吸引农民群众参与。2024年云南省举办各类庆丰收活动421场次,其中乡村文化类活动102场次、农民文体活动142场次,农民参与人数达196万人,形成“农民演、农民看”的互动场景,彰显新时代农民的新风采,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干劲,让丰收节真正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写照。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