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 深挖农耕文明和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时间:2025-10-17 09:45:1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坚持“农民主体、农业主线、农村主场”办节理念,创新“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办节模式,精心打造集群众联欢庆丰收、都市农业展成果、和美乡村焕新颜于一体的农民丰收庆典。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活动在成都举行,成功塑造“我在成都庆丰收”节庆IP,让农民群众既增产又增收,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一主多元”全域办节拉满节庆氛围感

  围绕“主分会场协同、田园展场联动、线上线下一体”开展节庆策划,将丰收节打造为展现公园城市万千气象的重要平台。

  突出主场牵引力。每年遴选丰收节活动主会场,通过“1个主会场+N个分会场”协同模式,搭建万里良田五谷丰登实景舞台,采取农民组团展才艺、登台报丰收、同席享丰宴等形式开展庆丰收联欢活动,把丰收节办成农民的欢乐节。

  突出多元创新力。创新“丰收节+农博会”联动办展,设置智慧农机、非遗体验等主题展览,配套农事科普、美食品鉴、乡村游园等农耕农趣农味活动,古法脱粒、稻田摸鱼等乡村比赛趣味横生,营造立体化、沉浸式节庆新体验。

  突出全员参与力。市县联动开展村歌村舞展演、民俗技艺表演、农民体育健身等庆丰收系列活动超400场次,推出“我在成都有块田”、“晒出我的阳台农场”等全民共庆活动,吸引城乡居民关注参与超14万人次。

  坚持“三丰联动”全域表达丰富节庆新体验

  创新构建“品丰味、购丰物、赏丰景”办节体系,全方位提升乡游乡购乡娱综合体验。

  聚焦品“丰”味。每年发布丰收美食地图,在天府农博园、环城绿道、川西林盘等地开展美食品鉴活动10余场,打造乡村美食长廊、田园美食馆等消费新场景100个,生动讲好“成都味”背后的丰收故事。

  聚焦购“丰”物。紧抓“金九银十”消费旺季,导入成都大运会、成都世运会等赛事流量,每年举办“天府源”乡村集市、蓉品出川出海等金秋消费活动超30场,现场销售额近700万元。创新开展“数智赋农”电商直播带货,打造“云展览”、“云直播”等云端应用场景,京东、抖音等1000余家经营主体入驻,产品涵盖近4000种农特商品。

  聚焦赏“丰”景。以中秋、国庆旅游黄金期为契机,每年策划发布乡村旅游精品路线20条,串联天府新区半隐桃园、金堂天府橘乡等118个点位,举办踏秋赏景、村落观光、林盘音乐会等农文旅消费活动30余场,推出农创街区、蜀韵乡野等综合体验项目,带动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820万人次。

  坚持“惠农助企”全域覆盖放大节庆共鸣圈

  持续深化“以节兴产、以节惠农”办节导向,推动政策红利全域覆盖、发展动能全面激活。

  发布一批惠农政策。丰收节期间,成都出台“三个超常”创新举措12条,集中发布4大类26项助农惠农清单,联动镇村开展乡村普法宣传、义诊送教、农村人居环境美化提升等活动120场次,打通惠农政策落地 “最后一公里”。

  推出一批利企举措。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涉农主体服务,年均协调解决问题诉求300条。聚力释放“两新”政策红利,安排财政资金约2亿元推动先进农机等九大领域设备更新。实施重点企业梯队培优计划,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引育等方面专项激励,累计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达成一批产业成果。丰收节期间,举办成都现代都市农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发布和美乡村建设机会清单,累计推动21个项目签约落户,协议总投资137.3亿元。创新开展“5+8+N”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组团式”巡回服务,举办生产技术培训、大田高产竞赛等80余场,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230万吨以上,有力助推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

  (四川省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