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成功举办。为办好丰收节主场活动,湾沚始终坚持“上下同欲、尽锐出战;干群一心,共享丰收;突出亮点,敢于创新”,鲜活展示了“粮仓满、产业兴、农民富”的生动丰收景象。
湾沚为什么能成功举办丰收节
上下同欲、尽锐出战。湾沚把办好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作为区委区政府一号工程、政治要事和头等大事,确保全区上下“一盘棋”。成立丰收节湾沚区执行委员会,设立“一办九组”和“1+9”活动专班,实行“清单+闭环”工作管理,全区累计1500余人次投入丰收节筹备工作中。强化工作推进调度,将主会场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数字农业展示等41项筹备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至17个部门,明确66项工作措施,以最快速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最大力度推动重点问题突破。
干群一心,共享丰收。全面摸底鸠兹湾区域6个自然村294户村民,逐户摸排家庭基本情况,汇总编制《鸠兹湾民情手册》,常态化走村入户访民情、听民意。坚持依靠群众,打造“桥联万家”群众工作载体,变“群众上访”为“党员干部下访”。凡是村民关心的事情都到村口百年树龄的老桑树下议一议,变“背后说闲话”为“当面解疙瘩”,鼓励大家把诉求说出来,把矛盾摆出来,让群众遇到问题就有地方“找个说法”。在大桑树下,熟人社会的传统约束发挥作用,不合理的诉求“怕晒”,不道德的行为“怕公开”。镇党委成立由村里老党员、老村干牵头的理事会,每月汇编“民情诉求清单”,对群众诉求解决实行闭环管理,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突出亮点,敢于创新。突出广开门,邀请多家策划、媒体、文体单位参与农民丰收节筹办,由安徽顶峰文旅牵头,承担LOGO、吉祥物、稻田画、展陈等方面设计工作。突出创意多,确定“五个一”——一句响亮的主题口号(庆丰收、促和美),一个内涵丰富的LOGO(主体由“丰收碗、马头墙、麦穗”等元素构成,以“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创意理念,以彰显“皖”美安徽的地域文化特色为设计思路),一首传唱动听的歌曲(和美乡村),一对喜庆和美的吉祥物(和和美美),一场精彩纷呈的联欢活动。还同步开发了800余种丰收文创产品。突出有特色,把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夺丰收的做法成效展现出来,讲好丰收故事。组织金秋消费季活动,引导电商平台、商超物流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广泛参与,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促消费活动。
丰收节为湾沚留下了什么
建成了运营基础。湾沚在所有场所设计都考虑了其在后期运营中的功能定位。如,当初做丰收节报丰收展区的共享中心,如今成为企事业单位的培训中心,一年承接活动200场次;当初展示智慧农业和芜湖大米的和美馆,现在成为展示丰收文化的丰收馆,是中小学生来鸠兹湾研学的必经课堂;当初用来展示深加工农产品的展销馆,如今成为游客购买伴手礼的网红店,年销售额200余万元。将共享中心、农产品展销区、乡村大舞台、丰收文化馆等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了“参观-体验-消费”闭环动线。运营单位顶峰文旅发挥自身优势,以“艺创+”模式及多年从事艺术教育的流量资源,策划打造鸠兹牧歌农场、乡村市集、露营团建、儿童研学、沙龙会议、特色民宿等8个产业板块。目前,生活美学馆、鸠兹湾供销社、豹豹耕读研学基地、稻田酒吧等项目实现了有效益的运营。
获得了美誉好评。丰收节从“一地节庆”跃升为“一城品牌”。2023年丰收节后的中秋国庆假期,全区共接待乡村旅游人数78.3万人次,较同期增长414%;2024年游客数达103万人次,较2023年增加31%;2025年1-4月,仅鸠兹湾一处入园游客达15万人次。
探索了一条道路。坚持“和美是底色、丰收是特色、共富是成色”,在鸠兹湾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农民主体、社企共建、促进共富”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桥联万家”群众工作载体成效显著,群众常态化聚集在桑梓小院群众议事点,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交流意见建议。2024年商议村庄大事小情76件,解决群众诉求69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赢得了万千民心。花桥镇创新“入户早茶”工作法,镇村干部自带早点,同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一道,与群众边吃早餐边议事,面对面、心贴心解决鸠兹湾居民的个体诉求。有一位老人家,常年在南京生活工作,丰收节后经常带家人回乡,他的孙子看到家乡变化这么大,兴奋地说,我长大也要当村主任,把老家建得更漂亮!
持续做好丰收节“后半篇文章”
让丰收节永不落幕,要矢志不渝发展好“丰收经济”,做到“初心不忘、传统不丢、团队不散、空间不封、劲头不减”。
共富初心不能忘。政府、合作社、企业、农户四方构建“租金、股金、薪金”于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农田、林地、水面、闲置农房,以“保底+分红”的方式交由企业运营,实现运营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共赢”。在项目区建设“鸠源田居”颐养中心和乡村大食堂,动员空巢老人以闲置房屋入社,拎包入住老年公寓,每户配给一块菜地,入住老人可在项目区从事保洁、养鱼、种菜等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收入。横岗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3年147.9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248.4万元。
传统文化不能丢。围绕丰收文化主元素,建设农耕文化科普馆、展示馆等,展陈农耕器具、科普农技农艺、传播稻米文化,聘请农民讲解员,从“一粒米”诞生、“一亩田”耕耘的视角,讲述丰收的来之不易,让游客感悟“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围绕二十四节气,策划春耕、夏管、秋收、冬藏多场丰收体验活动,让鸠兹湾成为一年四季不打烊的农耕文化体验地。以独特的丰收节品牌,吸引城市周边300余所高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近700场,每周体验人次超3000人;组织举办水稻机收减损技能比武、桃王争霸赛、乡村趣味比拼、农民丰收运动会等特色庆祝活动,参加人数达6万多人次。持续做实“土特产”文章,孵化本土优质农产品品牌20个。优选“丰两优香一号”再生稻作为全区主粮种植品种,2024年再生稻测产亩均产量1210公斤,蝉联全省第一,实现亩均净效益1000元以上。2024年鸠兹湾营业收入达3000万元,其中农产品销售收入达340万元。
专业团队不能散。保留原有运营单位不变,最大限度支持他们发展好、运营好。目前,项目区内已建设运营鸠兹湾青年创客中心、乡村运营中心、返乡创业培训中心、农村电商孵化中心等载体13个,推行“创客团队+基地农户”培训帮带、创业抱团模式,吸引了80名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回村创业,入选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园区内有86名大学生就业,把示范园种得“好吃、好看、好玩”。鸠兹湾还打造了首批青年乡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确保乡创人才回乡住得好住得安。
开放空间不能封。鸠兹湾坚持免费入园,免费向游客提供露营地和270个停车位。加强乡村美学设计,对鸠兹湾农田、水系、道路、房屋等开展微改造和精提升,打造180亩“稻田画”,美化5公里环村水系,建设稻香花海、观景步道、亲水平台等50多个乡村微创意、微景观。开设乡村大食堂,利用本地时令鲜果、蔬菜、水产、畜禽等,开发四时“丰收宴”,推出鸠兹湖漂鱼、鸠兹红小龙虾、鲜榨桃汁、稻田啤酒等特色餐饮品50多种,每年可消纳本地农产品200吨。依托乡村供销社、农民市集、网销店铺等,常态化展销农产品17大类40余种,年销售收入150万元。同时,筹办江南乡谷好货节(年货节)、乡村美食节、农产品博览会等大型活动16场,打造农产品展、销、购知名平台,变“卖一季”为“卖全年”。
创业劲头不能减。受鸠兹湾辐射和丰收节持续影响,全区其他四个镇主动学习、比学赶超,先后打造出龙尾张、小陶村、相思园等一批乡村共富示范村,“村口咖啡”、“橘景苑”等新主体、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湾沚区真正成了芜湖市乃至长三角的菜篮子、米袋子、果园子和后院子。2024年全区村均集体经济纯收益达125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万元,分别较2023年提高30.3%、6.3%,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475。2025年一季度,湾沚区10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接待游客134.2万人次,占全市乡村旅游接待量的74.4%,实现了“一次会盘活一个村,一村兴带动全域兴”。

(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委供稿)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