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突出生态绿色发展主题,加快发展现代绿色渔业,2024年成功争创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全区通过构建渔业产业“一谷三区五带”区域新格局,实施“基础设施提标”“现代种业提升”“水产加工引领”“渔业服务保障”四大工程,打造全国一流淡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示范样板。
锻造渔业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增强渔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以和孚国家级渔业产业强镇、省级西部现代渔业园区为基础,构建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水产养殖园区新格局;以现有667个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点为基准,积极打造“三池两坝”尾水治理模式高标示范点,全面助推养殖尾水治理提档升级。
强化渔业现代种业竞争能力。以建设“立足南浔、带动全省、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的“农业硅谷”为目标,坚持“企业运营+政府合作+院所支持”的模式,引入种业关键项目和头部企业,重点培育正大“三鱼三虾”和谷乐登“饲料鳜”等核心企业,扶持通源农业争创国家级无规定蛙类疫病苗种场,打造水产领军型种业企业,不断提高南浔种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渔业加工体系带动能力。围绕南浔区长三角中央厨房项目建设,支持培育本土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引育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水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年产超万吨水产品加工企业,将渔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精深加工产业优势,提高南浔水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优化渔业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利用现有菱湖渔都渔业综合体,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线下服务,积极发展数字渔业等新业态模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养殖环境,为养殖户提供线上精准服务,并计划在和孚镇重点建设集水产品交易市场、检测中心、冷链仓储中心等为一体的水产品交易综合体项目,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激发优势产业新动能
夯实渔业基础设施,促进生产力提质增效。新建6000亩鱼塘提标改造、21个高标尾水治理点提升等5个重点渔业项目,初步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新模式。全区累计建成养殖跑道496条,亩均效益增收15%以上,发展陆基圆桶养殖超400个,产量可达传统池塘养殖的10倍左右,建成工厂化养殖基地3个,列入省农业双强重点项目3个。
抢占水产种业新高地,增强种业创新能力。目前,全区已成功引进正大集团等水产种业龙头企业3家,并积极打造渔业种业科创孵化园、南太湖水产种业研究院,开展饲料鳜、全雄鲈鱼等适宜本地养殖的水产良种繁育推一体化试验。通源农业成为全国首家牛蛙BAP认证企业,新培育市级以上水产良种场5家,实现新增特种水产种苗超20亿尾。
补全渔业全产业链条,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坚持“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在千金镇布局未来食品产业园,促进全产业链完善与升级。目前,全区培育淡水鱼加工企业8家,其中浔味堂、天河等4家企业年加工能力均超1000吨,年加工水产品总量近2万吨,年产值超5亿元。
完善渔业综合服务体系,激发渔业发展后劲。巩固菱湖渔都渔业综合体建设成效,帮助渔民年化解涉渔纠纷200件以上,年开展渔民培训超30期,累计培育涉渔骨干人才超2000人。积极扶持庆渔堂公司打造渔事服务中心,推广运用渔业物联网4500余户,打造数字渔村试点33个、渔村数字驿站2个,培育省级数字渔业工厂5家,初步构建覆盖全区“线下+线上”综合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渔业综合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