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驻镇帮镇扶村 城乡融合动能足
时间:2025-02-20 15:05:3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近年来,广东省在总结选派驻村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基础上,探索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行动,推动从驻村帮扶向驻镇帮镇扶村、从帮扶脱贫向帮扶全面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向迈向现代化转变。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主动融入、全面参与,把产业、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源源不断导入被帮扶镇村,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强化返贫监测帮扶。督促指导各地建立完善常态化防返贫监测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常态化监测,分层分类开展动态帮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推动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各地充分盘活旧学校、旧仓库、旧村委办公楼等镇村闲置资源,投资建设乡村振兴车间。截至2024年12月底,全省建有乡村振兴车间1905个,涉及毛织、塑料制品、电子产品、农产品加工等种类,吸纳23.7万农村人口就近就业,其中脱贫人口就业2.67万人。三是帮助提升就业技能。持续开展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培训,为镇村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近3年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会同当地举办就业培训班9000多期,培训脱贫人口超过15万人次,帮助11.8万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四是深化消费帮扶。采购优质农副产品,发展农村电商,拓宽被帮扶镇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引导各组团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等采购优质农副产品,带动帮扶地农产品销售67.1亿元。五是组织开展社会帮扶。运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平台,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志愿服务组织采取定向募捐、项目认捐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各项事业,累计向帮扶地区捐款115.2亿元、捐物折款23.6亿元。

  采取多元帮扶措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一是深化产业帮扶。各地运用驻镇帮镇扶村机制,充分发掘本地资源优势,引进企业和先进技术,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和抵御风险能力。近3年来,引入企业新增投资达1178亿元,带动低收入人口62.3万人就业增收。二是盘活闲置资源。引导各地以产业化思维、市场化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代耕代种、托管经营等方式有力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形成村民受益、企业获利、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三是金融服务注入资金活水。协调组织农行广东省分行开展“千人驻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金融助理充分发挥客户资源优势,协同工作队引荐招商引资项目超300个,为镇村兴旺引入生力军。开展“四大行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百亿强粮”保障粮食安全,“百亿倍增”服务海洋牧场建设,“百园贷动”促进产业转型,“百企百链”助力产业链延伸,全行乡村产业贷款余额近1500亿元,近三年增量超800亿元。协调组织全省农商行与1835个乡镇党委、1.85万个行政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派驻乡村金融特派员3.38万名,以党建引领支持1.55万个行政村获得整村授信4702亿元。

  引导人才资源帮扶,提升乡村发展质量水平。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帮扶行动。发动2812名科技特派员和1万多名乡土专家全覆盖驻镇帮扶901个重点乡镇,累计服务带动农户超8.5万户,服务企业、合作社等机构4200余家,为当地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4700多项,举办培训1500多场,培训农户或农机人员27万余人次。二是组织开展教育协作。广州、深圳、东莞等市教育部门与对口帮扶双方市、县(市、区)教育部门签订教育帮扶协议,选派骨干校长和教师到帮扶县、镇挂职支教,组建跨区域教育集团、建设种子学校等。如,广州组织300多所学校与对口帮扶市结对,接收2070名教师来广州跟岗锻炼;深圳组织60名支教老师进驻汕尾市挂职支教。三是组织开展医疗协作。珠三角各帮扶市动员对口帮扶双方市、县(市、区)医疗机构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组织优秀医生到帮扶县、镇医院挂职或开展下乡义诊,帮扶当地医院创建特色专科,全力提升对口帮扶地区医疗服务水平。

  日常督导与考核评价相结合,持续压实各组团帮扶单位和被帮扶单位责任。一是加强考核评价。通过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信息平台组织开展2022年度、2023年度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总结评价,全面掌握各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成效情况纳入省对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坚持日常督导。建立健全常态化督查督导机制,聚焦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重点工作任务,常态化开展日常督查。指导组团帮扶单位统筹整合部门资源,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美丽圩镇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谋划帮扶项目。三是加强调研指导。联合省委主题教育办深入到汕头、茂名、清远等市基层一线实地调研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正面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形成《广东省开展驻镇帮镇扶村的调研报告》。

  业务培训与示范引领相结合,全面提升帮扶干部队伍能力水平。一是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聚焦党政领导干部、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驻镇驻村帮扶干部、乡村干部等4类干部开展针对性专业化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素质。近3年来,全省累计举办乡村振兴干部培训1517个班次,累计培训人数12.86万人次。二是组织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专题培训。先后组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走进广东省农科院、赴浙江交流学习,全省第一批和第二批驻镇帮镇扶村干部全员培训、老区苏区驻镇帮镇扶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驻镇帮镇扶村各类培训1.45万人次,大大提升了干部工作能力水平。三是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持续开展驻镇帮镇扶村短视频大“晒”活动,通过每周精选好作品进行全网推广,晒出了一批乡村振兴好经验好做法。截至2024年11月7日,全省1190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共3.28万个账号参加驻镇帮扶短视频大“晒”活动,全平台发稿数4.1万条。2022年、2024年遴选编印《广东驻镇帮镇扶村典型案例》,汇编宣传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先进典型案例。2022年和2023年“三八妇女节”期间,联合省妇联组织开展全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十佳巾帼队员”和“优秀巾帼队员”评选活动,大大激发驻镇驻村女干部工作热情。2024年,为全省驻镇驻村时间达到3年的第一批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颁发荣誉证书,以肯定和鼓励其为乡村振兴帮扶事业做出的积极贡献。组织各地按一定程序和条件逐级择优推荐第一批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员,确定100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长、队员和第一书记作为总结宣传对象,采用多种方式宣传驻镇帮镇扶村的先进个人和典型经验,讲好广东乡村振兴帮扶故事。

  制度保障和关心关爱相结合,积极营造帮扶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经费保障。按照粤东西北地区12市和肇庆市所辖901个乡镇平均每个乡镇2000万元的标准,部分县(市、区)按当年财政安排到镇帮扶资金的1%给予工作经费。二是建立联系机制。珠三角6市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市和肇庆市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双方市、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通过定期互访和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部署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工作。珠三角6市均设立对口帮扶驻市指挥部、驻县(市、区)帮扶工作组,建立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联系制度,统筹协调区域内派出的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三是落实保障措施。多层次加强对驻镇驻村干部的关心关爱,印发《关于加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管理的通知》,督促派出单位落实工作补贴和年度体检;联合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全覆盖落实驻镇驻村干部人才医疗和人身意外保险,让驻镇驻村干部安心到基层干事业。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