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健全工作机制,汇聚强大工作合力。一是压紧压实责任。把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作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点任务,纳入市县乡党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内容,纳入市县党委政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不断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责任。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在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工作协同和政策衔接,指导市县调整优化本级协调机制,形成统一领导、条块协同、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实施意见和加强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推动形成系统完备、衔接配套、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突出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乡镇(街道)、村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完善党的基层组织链条。针对山东村多、村小、村弱问题,在3个市、9个县(市、区)、20个乡镇(街道)探索开展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带动村庄实现治理同抓、产业联动、服务共享。二是开展清廉村居建设。加强“一肩挑”后村级工作运行监管,制定《关于建设清廉村居的实施方案》,深化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开展对村巡察工作,以村党员干部为重点,规范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推动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能力素质。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三年行动,举办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专题示范培训班,对114个涉农镇(街道)部分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提升村干部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创新方式方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一是规范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制定《村(社区)议事协商工作指南》省级地方标准,出台村(社区)协商指导目录和村务公开指导目录,深化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实施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开展村规民约监督落实专项行动,在全省选取500个村,探索开展村级在线议事、在线监督,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二是深化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健全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组织架构,构建起“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格局。加强农村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推行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网格制度。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走访群众“户户到”,及时化解矛盾、回应群众诉求。每村建立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群众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三是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在34个县开展试点,深入开展评先树优、模范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探索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
推进乡风文明,激发乡村内在活力。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持续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教育,倡树文明乡风。各地市统筹集中宣传和常态化宣传,广泛开展正面教育。二是深化移风易俗。制定印发《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开展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指导方案》,深入开展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小戏小剧评选,做好“爱在齐鲁”婚俗改革和“礼安齐鲁”丧俗改革工作,持续推动文明乡风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治理的群众基础。三是繁荣乡村文化。结合“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出台“大地流彩·鲁乡农韵—山东省优秀农耕文化传承行动”实施方案,通过“1+4(韵乡风、韵乡治、韵乡业、韵乡建)”工作载体,推动优秀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参与举办“村字号”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培育农村社会好风尚。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