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将治理有效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工作,积极探索“五子共建”等新实践,在现代化新重庆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当先锋、打头阵。
配好“班子”,增强共建共享的引领力。一是建好镇域指挥部。坚持“统筹利旧、能用尽用、实战实效”原则,以镇街为依托建立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构建党的建设、经济发展、平安法治、民生服务四大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实现治理资源、力量有机融合,业务、服务多跨协同。二是筑牢一线强堡垒。深化中组部重点村分类管理试点,建立“五力双评”5类40项评估指标,推动村级党组织全面过硬。三是抓牢网格前哨岗。深入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深化拓展“141”基层智治体系,构建“网—组—湾”农村微治理模式,推进“民呼我为”应用三级贯通全市试点,219个行政村全覆盖配备网格员357个。
选准“路子”,增强共建共享的支撑力。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做好“1+4”土特产文章,牵头建设国家级重庆市稻谷产业集群,中国水稻研究所西南中心成功落地,长寿伏羲农场相关实践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二是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资源盘活、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联合抱团等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健全农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等体制机制,所有村经营性收入均超过1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22个,4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兑现分红。三是增加农民收入。强化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落实产业到户奖补资金2100余万元,开设农村服务性岗位解决脱贫人口就业1860人,园区企业就近吸纳农民工就业2万余人。脱贫人口最低年人均收入超过返贫监测线14.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比缩小到2.07,有效衔接考核连续5年获得“一好一优”。
充实“里子”,增强共建共享的内驱力。一是涵育新时代长寿人文精神。广泛讨论形成“长于文、寿于和,崇德向善,人人利他、人人成长、人人长寿”的新时代长寿人文精神,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实践评选。二是丰富乡村公共文化生活。整合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功能,建成村史馆12个,塑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地标。成功举办“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年启动仪式暨2024年春季“村晚”主场活动。三是推进乡村平安法治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左邻柚舍”“寿乡情理”等解纷品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邻封村探索“专责监督+群众监督”村务监督模式,获评清廉重庆建设标杆单位。
扮靓“面子”,增强共建共享的吸引力。一是全面提升乡村颜值。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百工程”,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二是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深化农村“五网”建设,建成“四好农村路”3379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入选全市唯一国家级水网先导区,农村新能源充电设施初步实现国省道沿线全覆盖,街镇人口集聚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110个。三是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深入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创新机制变农村‘公共事’为农民‘自家事’”入选全国首批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搭好“台子”,增强共建共享的聚合力。一是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搭建“党群连心议事站”“橘乡龙门阵”等协商议事平台,全面推广积分制、清单制,选聘“湾长”“院落长”,组织引导村民围绕家乡建设等说情说理说法,盐井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邻封村获评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成功承办全国乡村治理经验交流会。二是搭建宣讲联系平台。打造“369”讲堂、板凳课堂等微宣讲品牌,探索“干部赶场”“干部夜访”等多种形式,主动深入群众把理论政策讲清楚、把意见建议收上来、把问题难题解决好。三是搭建人才引育平台。探索实施“乡村合伙人”计划,培育出“保合新青年”等乡村治理团队,2024年成功回引青年企业家、“田博士”等各类人才36名。
(重庆市长寿区委、区政府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