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刚柔互济优执法 多措并举护粮安
时间:2025-06-23 09:23:3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大爷,先别急着付款,先看清楚种子的外包装,‘三证’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是否齐全,有没有溯源二维码……”这是山东省青岛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成员在平度市南村镇、胶州市胶河街道等地的农资销售点内,对种子、农药等农资进行重点检查时,向农户讲解农资选购注意事项的一幕。

  今年,山东省深入开展“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充分发挥农业执法守底线、保安全、护发展的重要作用,护航春耕备耕工作扎实开展。

  严密部署 形成护农“合力”

  为确保“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深入开展,山东省高度重视,按照农业农村部部署要求,省农业农村厅专门制定了《关于做好“绿剑护粮安”农业执法行动的通知》《2025年全省农作物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方案》《2025年农机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检查计划》等,统筹推进全省执法行动工作,明确工作任务方法和时间节点,明晰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执法行动顺利开展。济南、青岛、聊城等市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领导小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化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阶段工作重点。

  农业农村部门为了加强配合、形成合力,按照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的要求,与相邻省市、公安、交通、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线索通报、定期会商、联合执法、重大案件公安机关提前介入等机制,省农业农村厅与省法院召开府院联席会议,胶东地区5市、鲁南地区苏鲁、鲁西地区鲁豫等签订区域执法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执法联动、轮值互动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在协调配合、案件协查、联合办案、联合执法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确保打击有目标,整治有重点,查处有力度,形成区域内违法行为查打一体化新格局。

  强化执法 为民排忧解难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山东省紧盯春耕备耕以及农资产品产销旺季和入户下地的关键节点,突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市场,聚集种子、农药、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加大执法检查和抽检频次,严查制假售假、网络违法销售、“忽悠团”、走村入户商贩等环节的违法行为,全面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山东省出动执法人员5.82万人次,排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 4.11万家次,立案 103 起。

  “以种子为例,执法检查主要是把好种子售前‘备案关’和种子销售后‘台账关’,确保售卖种子源头和流向可溯、春耕备种充足,同时督促检查销售种子进销台账、种子标签等情况。”青岛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成员吴海燕介绍。青岛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自3月上旬起启动“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以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打击农资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杜绝“假、劣、三无”农资产品流入农户手中。此外,青岛市还在“绿剑护粮安”行动中同步推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机制,减轻市场主体迎检负担。

  “绿剑护粮安”行动,不仅仅是执法,还有着对农民群众深深的关怀。4月22日,莱西市店埠镇中菜湾庄村的两位农户将一面印有“执法为民暖人心,服务‘三农’办实事”的锦旗送到莱西市农业农村局。今年年初,莱西市店埠镇中菜湾庄村农户从某农资销售点购买肥料用于胡萝卜种植,使用后却出现作物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的问题。接到农户反映后,农业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农资门店,通过抽样检测、走访取证,确认涉事肥料为不合格产品。为最大限度减少农户损失,执法人员主动放弃假期休息,2天内连续数十次协调经销商与农户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经销商一次性补偿农户5万元,并免除全部肥料款。

  广泛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在济南市启动了2025年全省“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联合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在乳山市启动农资打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各市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手机新媒体等平台加强对专项行动成效做法的宣传力度,结合“放心农资下乡”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农资识假辨假知识和“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任务及进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