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通知,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这是自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开展以来,时隔十年,进行的又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十年耕耘路,“三农”气象新。十年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此背景下,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旨在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客观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对于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数据精准强化政策指引。科学决策需要精准数据作为参考。掌握更准确更新鲜的数据,正是农业普查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三农”发展成绩斐然,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足,智慧农业方兴未艾,和美乡村遍地开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而发展的成就,就藏在一个个数据里。我国农业普查对象包括农业、农村、农民等方方面面,开展农业普查相当于对“三农”发展进行一场全面体检。通过农业普查进行数据更新,以及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客观展现我国“三农”发展水平,发现制约“三农”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以便于更好地精准施策,为深化改革、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内容更新体现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是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重要特征。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相比,本次普查新增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内容。对这些新情况开展调查,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体现出对时代需求的回应与关切。如新增多元化食物供给内容,是基于当前人们食物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转变,对于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优化食物供给结构和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统计,包括了解新型经营主体、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的发展情况,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三农”发展趋势,激活发展动能。而新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内容,目的在于全面评估乡村发展水平,为科学制定乡村建设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供借鉴。
技术赋能提升普查质效。手段和技术的创新,是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一大亮点。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带来了工作方式的变革,大大提高了普查的效率,保证了数据的精准。从方法上看,本次普查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大大减轻基层负担。从技术上来看,本次普查充分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天空地”立体化手段,准确测量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查清设施农业状况。普查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本次普查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完成成果转化,有利于促进普查数据共治共享,凝聚“三农”发展合力。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立足“三农”,覆盖“三农”,既立足当下,全面盘点“三农”发展现状,精准掌握一手信息;又着眼未来,深度剖析数据背后的发展趋势与潜力,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引。我们要以此次普查为契机,做好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让普查成果成为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参考,助力我国向着农业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在希望的田野上擘画出更加壮丽的时代画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