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许昌腐竹”是河南省许昌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农民就地就业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制约,“许昌腐竹”特色产业企业外流严重、优势丧失。为振兴“许昌腐竹”特色产业,进一步擦亮“金字招牌”。近期,许昌市委政研室围绕“振兴‘许昌腐竹’特色产业”主题,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以建安区河街乡为例,对“许昌腐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与思考。
产业发展历史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一方特色成就一方产业。许昌市建安区河街乡是腐竹的起源地,曾有“全国腐竹看许昌,许昌腐竹看河街”的美誉。20世纪70年代,河街乡腐竹产业开始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80年代起,河街开始从事腐竹大规模生产,到2000年前后腐竹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左右,日产腐竹达到350吨,河街成为全国最大的腐竹生产集散地和全国闻名的“腐竹之乡”。2017年以前,全乡25个行政村从事腐竹生产的专业村有21个,农户有4000多户,生产企业有59个,规上企业7个,河街腐竹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许昌腐竹”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北京市场专供产品,“河街腐竹制作工艺”入选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腐竹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包装、彩印、运输、物流、养殖、种植等行业的联动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乡村发展的重要渠道,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产业发展困境
近年来,虽然相关部门对腐竹行业多次整顿提升,腐竹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因能源紧缺、企业经营分散、创新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缓慢。
热源问题直接制约行业发展。在腐竹生产成本核算中,热力成本占比仅次于原材料大豆的成本占比。2016年下半年起,国家对“2+26”城市执行严格的大气排放限值,许昌市参照排放限值一律取缔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及生物质锅炉,要求用天然气代替燃煤供热。过去用燃煤锅炉时蒸气的价格为每蒸吨90元,而天然气锅炉蒸气的价格每蒸吨达到450元。2017年之后新的环保政策实施,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全部取缔,燃料全部改为天然气,热力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了腐竹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为了生存,许昌腐竹生产企业不断外迁。近三年,先后有康利世纪、博欣、双利、晟泰、福贤等至少5家营业收入超5千万以上的豆制品公司迁往外地。
园区缺失引发资源外流。由于缺少统一规范的发展平台,相当多的腐竹生产企业被迫走出河街,到外地的热电厂附近,利用热电厂闲置空地及过量蒸汽,进行腐竹生产经营。据调查,目前河街乡大约有2000人转移到全省各地及陕西、山东、山西、湖北及东北等外省,从事腐竹生产和销售,许昌本土企业的资金、品牌、人才、技术、项目外流,给河街腐竹产业造成重大损失。经过走访了解,许昌腐竹外出生产经营企业大都有回乡发展愿望,但因目前建安区没有成型且基础配套健全、热力供应充沛的产业园区,暂时无法满足外出豆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回归。
标准不一阻碍品质提升。腐竹行业协会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行业自律管理不严。同时,区直行政主管部门、腐竹生产行业协会、企业主体对腐竹制作标准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形成共识。传统意义上讲的腐竹是指以大豆为原材料制成的豆制品,当腐竹生产经营企业在行业发展遇到瓶颈时,多数企业没有选择技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去突破发展瓶颈,而是只顾市场竞争,个别腐竹企业甚至违规添加食盐、淀粉、食用胶等,以次充好,对腐竹产业发展造成冲击,导致腐竹品质下降、品牌形象受损。
龙头缺失削弱产业集群效应。许昌曾有“关公”“灵河”“久和”“质源”“世纪豪嘉”等在全国都叫得响的腐竹产品,这些是十分珍贵的品牌资源。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许昌腐竹行业没有再出现真正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许昌腐竹”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相关措施建议
加快园区建设,回引企业进园。腐竹产业要做强做优做大,必须依托功能配套齐全、运营规范高效的专业化产业园区,以此推动腐竹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豆制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要加快绿色豆制品产业园建设。为全面促进腐竹产业二次振兴,建安区积极谋划建设许昌市绿色豆制品产业园,并纳入省重点项目。许昌绿色豆制品产业园位于建安区河街乡,规划建设用地922亩,园区一期规划用地325亩,总投资8.6亿元,规划建设现代化食品生产车间及相关配套的能源站、检测中心、研发中心、商务中心、仓储中心、文旅中心、豆制品博物馆等。园区一期建成后实现豆制品年产能5.5万吨,产值13亿元,可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后续要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统筹做好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供水、供电和废水、废气、废渣合理利用问题。二要长远解决热力供应问题。产业园建设的核心在于热力供应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目前建安区范围内没有一家热力供应企业,大大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可以引进能源公司,新建热源厂,一次性解决热力供应问题;也可以铺设管道,就近从魏都区引入热能。建议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商论证,尽快解决产业园区供热问题。三要统筹推进链群配套建设。腐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豆制品生产加工、包装彩印、物流运输、机械装备、冷链储存、产品研发等全产业链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要同步推进产业园内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物流中心、仓储中心、商务中心等全产业链相关配套服务功能的建设,建设一个集生产经营管理、创新综合服务为一体的腐竹产业链群发展平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规范生产流程,提升腐竹品质。一要加快产业升级。河街乡已有3家企业在尝试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研发和应用,但目前技术还不够成熟。建议由科技部门牵头,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积极创建“省级腐竹生产技术装备创新基地”,加大智能化生产线研发力度,突破传统腐竹产业生产方式,以机械化、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二要延伸产业链条。腐竹产业兴起发展至今,其产品仍属于初级农产品,品类单一,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建议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鼓励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研发即食食品、预制食品、休闲食品等一系列产品,丰富产品品类,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综合竞争力,更好发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三要规范流程标准。建议由市场监管等部门牵头,腐竹协会和龙头企业参与,参照国家食品安全有关规定,充分结合腐竹产业特点,制定统一规范的腐竹产业全流程标准,积极申请企业标准、行业标准,最终形成国家标准。
培育特色品牌,擦亮“金字招牌”。一要提升品牌价值。《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持续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一方面,对拥有豆制品制作工艺的企业加强品牌注册引导,积极创造条件扶持知名品牌,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加大品牌保护力度,清理乱用冒用商标企业,维护品牌的良好市场秩序。二要深化数字赋能。推动“许昌腐竹”品牌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加入许昌“许农甄选”品牌培育和供销系统“供销甄选”线上运营,依托官方电商平台,培育本土“腐竹带货达人”,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生产工艺和文化内涵;联合主流电商平台开设“许昌腐竹”专区,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消费需求,开发即食腐竹、健康轻食等细分产品,精准对接年轻消费群体需求。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合作,推动腐竹产品进入国际商超供应链,参与国际食品博览会。三要创新富民机制。要持续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在企业与农户之间搭建产业链、利益链,使农民更多地参与产业全链条发展、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探索豆制品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依托大豆绿色标准化原料基地,把豆制品制作与研学体验活动结合起来,培育形成更多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许昌腐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互促共进。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委政策研究室)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