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畜能抵押贷款,文化成了“隐形资产”。在青海高原,普惠金融的活水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准度,涌入涉农主体和万家农户。八月末,记者走进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以及贵德县等地,一探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青海农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双基联动”织密网
金融服务有深度
“我既是村党委副书记,也是贵德农商银行河阴支行‘双基联动’的副行长。乡亲们有任何金融需求,都可以第一时间找我,我会及时对接银行处理。”贵德县河阴镇大史家村党委副书记任永寿介绍,“村里还设有惠农金融服务点,许多基础业务不出村就能办理,特别方便。”
“双基联动”合作方式在青海农信系统内已运行多年,通过基层银行业机构与农牧社区基层党组织深度协作,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畅通高原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狼宁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公保南杰对这一机制的高效运转感受颇深。十年前,他在老支书的介绍下,从河南农商银行贷款5万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此后十年间,河南农商银行持续关注其经营状况,主动提供信贷支持。尤其在2023年,面对牦牛市场价格波动,银行主动上门推介“乡村振兴·牛羊出栏贷”,并联合当地农牧局落实全额贴息政策,有效缓解了他的资金压力。
河南农商银行行长完玛本介绍:“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地广人稀,农牧户居住分散,放牧地点随季节而动。‘双基联动’帮助我们精准掌握牧户经营实况,提升贷款审批与风控效率。”目前,该行已设立44个“双基联动”合作贷款办公室,覆盖全部乡镇和行政村,“双基联动”人员达55名,惠及农牧户、个体工商户约8000户。
有了“双基联动”,还可密切跟踪农户生产生活情况,将服务送到急处实处。贵南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回忆:“春耕时,牟尔宏家庭农场因采购物资面临资金短缺。我们迅速启动绿色通道,提供80万元优惠利率贷款,保障了春耕顺利开展。”此外,该行还依托“双基联动”办公室联合村社集中受理农户贷款,通过优先审批、快速放款机制,全力支持农业生产。
据悉,青海农信已设立4097个“双基联动”办公室,覆盖全省98.75%的行政村。惠农金融服务点也全面升级为“金融+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新增交通违章处理、医保查询等18类功能,真正实现了村民“办事不出村”。
“量身定制”开良方
信贷投放重精度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一片片椒林正迎来丰收。这里的白沙土壤疏松肥沃,富含矿物质,加之黄河径流滋养出的小气候,非常适宜花椒、线椒等特色作物生长。2024年,青海万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发现花椒加工产品市场反响热烈,希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但奈何资金有很大缺口。“幸好循化农商银行给我们贷款260万元,花椒油生产线才得以建设。”公司负责人苏小真感慨道。
循化农商银行之所以能够精准发放贷款,正是源于对本地“两椒”产业融资痛点的观察。针对种植户与小微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该行推出“乡村振兴·两椒特色贷”等精准信贷产品,通过建立科学的授信评估体系,结合农户自身情况合理核定额度,覆盖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的资金需求。循化农商银行行长汪囡表示:“我们前期做了大量调研,才决定围绕‘两椒’等特色产业量身定制贷款方案,有针对性地为农户和企业解决燃眉之急。”截至2025年3月,已累计发放“乡村振兴·两椒特色贷”129笔、3046万元,真正让金融活水流到产业最需处。
同样因“量身定制”获益的还有贵南县的农文旅产业。“过去游客来贵南只为看草原,现在他们更想尝一口‘会讲故事’的藏餐。”贵南拉卜楞餐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勒毛卓玛阐述着餐厅的发展理念。
2024年公司计划将传统藏餐吧升级为融合藏餐体验、歌舞表演的“高原美食文化综合体”,然而资金缺口使项目一度停滞。贵南农商银行了解后,迅速研判,决定结合“金融支持文旅产业”专项行动,为其量身定制“精英贷+”组合方案。350万元贷款资金到位后,餐厅仅用6个月实现蜕变,单客消费额提升40%,成为当地旅游新地标,并带动周边5家牧家乐完成升级转型。
从精准支持特色产业到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青海农信系统不断拓展服务边界,探索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首贷、信用贷等信贷方式。目前已为全省县域内超过1.7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并完成评级,评级覆盖率高达97.03%,金融服务的精准性持续提升。
“创新模式”解难题
活用资金显温度
在高海拔牧区,牦牛与藏羊养殖是许多牧民家庭的主要生计。然而,由于缺乏合格抵押物、生产周期长、资金回报慢,牧民常面临融资难问题,生产规模难以扩大。
“真没想到,我养的藏羊也能用来贷款!”贵南县藏羊之府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尕洛托感慨道。凭借这笔资金,他成功引进藏羊良种,使合作社年出栏良种羊苗从500只增加到1000只。尕洛托所申请的,正是贵南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藏羊活体抵押贷”。为支持此类贷款顺利落地,最大限度保障农牧户与企业利益,贵南农商银行还联合保险公司引入“生物耳标”质押体系,清晰记录活体产权人、入栏时间等关键信息,实现对活畜资产的精准管理和动态监控。同时,积极鼓励农户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多层次风险防控机制。“一旦发生牲畜死亡,保险就能够及时赔付。”贵南农商银行过马营支行行长岗格尔补充道。目前,贵南农商银行以牛、羊等活畜作为质押物,推出“乡村振兴·三牲贷”等创新信贷产品,为牧民手中的牛羊贷出了“真金白银”。
与此同时,在蒙藏文化交汇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创新信贷则以“文化价值”为切入口。这里是民族文化融合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也由此涌现出一批自觉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守护者”型企业。
乐乐玛蒙藏特色手工制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该企业致力于传承蒙藏手工艺,生产牛毛鞋垫和工艺礼品等产品,员工多为当地妇女和残疾人,还积极带动周边牧民参与手工制品生产。然而,企业以流动资产为主,生产设备价值较低,扩大生产就会面临融资难题。
河南农商银行在走访小微企业的过程中,敏锐察觉到该企业的特殊社会价值与发展难题,决定跳出“重抵押”的传统信贷思维,转向“重价值”的创新模式,通过深入评估其文化传承与民生保障方面的“隐形资产”,为其制定授信方案。
“资金到位后,我们建起了新厂房,还引入民俗博物馆、手工艺培训馆等功能区,年产能提升40%,产品种类也扩展至500余种。”公司负责人才让吉说。截至目前,河南农商银行已累计发放蒙藏文化产业贷款6笔,余额突破500万元,不仅推动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为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
“我们致力于通过金融支持,不断提升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青海农信党委副书记薛勤斌说。青海农信的一组硬核数据印证了“支农支小”的担当:以占比仅14%的存款,发放了全省86%的脱贫人口小额贷款、73%的农牧户贷款和69%的普惠型涉农贷款。
金融活水,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准与温度,润泽高原。这并非终点,而是青海农信助力乡村走向更广阔未来的新起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