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北京首钢园内,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如期而至。本届服贸会顺应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聚焦人工智能、智慧物流、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等专业领域,展示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发展成果。
引人注目的是,在服贸会九大主题展馆中涌现出了丰富的“三农”元素:从提供优质粮食的食品企业,到专注农业节水与盐碱土壤改良的科技公司;从农业AI应用,到智能监测水环境的“侦察兵”产品;从农产品专项贷款到温度指数保险等金融创新——一系列农业服务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案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开辟了新路径。
沃野与瘠土的“丰收答卷”
农产品消费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农业生产,是稳定农产品市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13号展馆的供应链及商务服务专题展区内,首农食品集团携旗下三元、古船、大红门、王致和、六必居等20个品牌企业产品集中亮相。“三元北京鲜牛奶”凭借自有牧场奶源与72℃巴氏杀菌锁鲜工艺,最大限度保留了牛奶的活性营养;王致和推出的“减盐全豆腐乳”,通过创新工艺将盐分降低超40%;六必居推出的二八酱奶茶将传统酱料融入新兴茶饮品类,独特的口味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观众在品尝中真切体验到首农品牌的深厚底蕴与老字号焕发的新活力。首农食品也正是通过这样直观的方式,集中展示了其在农业食品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与创新服务能力。
品鉴区内人头攒动,香气四溢——刚刚蒸好的双河大米饭,米粒晶莹剔透,入口软滑甘香。这款大米产自首农食品集团的核心基地双河农场。据了解,该农场坐落于松嫩平原,是北京最远的国有“飞地”。依托这片沃土,农场构建起一套覆盖全程的产业链体系:从优质种源的统一筛选,到自有农场的科学化种植;从全流程标准化品质管控,到生产加工的数智化管理。
“这款有机长粒香米严格遵循有机栽培标准,采用稻鸭共生的生态模式除草。这样种出的大米米粒饱满、清香浓郁,是我们发展绿色农业、保障优质粮食供给的一个代表性产品。”展区负责人介绍,2024年,双河农场39.2万亩耕地粮食总产21.16万吨,同比增加0.64万吨。这一成绩展现了农场规模化与科技化种植的显著成效。
优质的黑土地上硕果累累,然而在低产甚至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如何实现粮食增产呢?针对这一难题,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用创新给出了答案。
“新疆超过三分之一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面对这片‘沉睡’的土地,我们从‘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移规律中找到了破解办法。通过在盐碱地一定深度铺设暗管,借助降水将土壤中溶解的盐分随渗流水排出,可以实现洗盐排盐的效果。同时,所铺设的暗管网络能够将地下水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有效抑制水位上升,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此外,将暗管排水控盐技术与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土地的绿色可持续利用和土壤改良,还能使农作物产量增长30%。”展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沃野千里的黑土地,到焕发新生的盐碱地,我国农业正在以多元化的创新路径,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无论是首农食品全产业链的精细化把控,还是天业节水在盐碱改良中的技术突破,都彰显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农业AI与水环境侦察兵的“科技脉动”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劲驱动下,智慧农业成为本届服贸会备受关注的一大亮点。智慧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还能构建起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新范式。
在以“贸美八桂 智链东盟”为主题的广西展区内,人工智能技术带来满满新意。只需圈出地块,便能即刻生成上万字的农业适应性分析报告,气象变化、土壤状况、投资风险一目了然;咨询蓝莓最佳施肥方案,实时数据与专业建议秒级响应,就像口袋中的农业专家;作物出现异常,拍照上传,病虫害瞬间被识别标注,防治方案一步到位,真正实现从“靠经验”到“靠数据”的智慧种植——这就是智能农业助手“土谛AI”所带来的变革。
“土谛AI”,这款由广西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大脑”,能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全面的智能决策支持。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的蓝莓种植基地,利用“土谛AI”,人工管理成本降低70%,大幅节约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科技赋能不仅限于土壤与作物,更延伸至水环境智慧管控。在服贸会环境服务专题展区内,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名为“水环境侦察兵”的产品吸引了众多观众。水面漂浮的一个个小型圆盘看似普通,实则是集成尖端技术的智慧水质监测系统——“水环境侦察兵”的终端设备。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水环境侦察兵”不仅能实时为水质“把脉”,更能在未来施展更多才能。例如,“水环境侦察兵”的量子点光谱传感器可以被植入手机,人们通过拍照即可快速检测牛奶新鲜度和水果糖分含量。更令人期待的是,搭载量子点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可以精准探测土壤与农作物的微量元素含量,为智慧农业提供有力支持。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农业在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实现了精准化管理,使生产过程更加轻松可控。这一转变,正是对本届服贸会“数智领航,服贸焕新”年度主题的生动印证。
信贷与保险的“精准滴灌”
在中国农业银行的主题展区内,VR民宿体验区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通过沉浸式设备,参观者可虚拟漫游由中国农业银行提供金融支持的乡村民宿,感受金融活水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的新动力。作为始终扎根“三农”、服务城乡的金融主力军,中国农业银行持续完善从农业产业扶持到乡村文旅升级的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为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
不仅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连续第六年亮相服贸会,集中展示以政策性金融活水润泽“三农”、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成效。河南分行把支持中晚稻托市收购作为秋粮收购的重中之重,开通绿色办贷通道,确保售粮农民“粮出手、钱到手”。北京分行投放分行首笔1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支持相关企业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安徽分行投放贷款支持黄山市徽州区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项目,将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农村原生态、农业新业态有机融合。
“草莓贷”、“西瓜贷”、“西红柿贷”……这些名称鲜活的信贷产品正是北京农商银行为首都特色农业量身打造的。作为省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商银行以更具区域特色和普惠属性的金融服务助力首都农村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北京农商银行采取多元化策略,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集体经济发展等领域,打造了6大类29款‘凤凰助飞’乡村振兴特色金融产品体系,十年来累计投放乡村振兴领域贷款超6600亿元。”展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位于1号馆内的“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产业应用展区令人耳目一新。这一指数依托中央气象台的权威数据,由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推出,为温度敏感型产业提供了更加精准的风险管理工具。
“2024年,四川万源遭遇持续高温,部分茶农损失超过百万元。国投期货为茶农量身定制了‘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的场外衍生品——约定在保险期限内,若某日14时气温超过设定触发值,则自动触发赔付,从而将高温风险转移至衍生品市场,为茶农带来了全新的风险管理体验。对温度敏感且易受高温减产威胁的水产养殖业,同样可通过购买温度指数保险来有效规避风险。”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从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到茶叶、果树寒潮指数保险,温度指数正将以往难以量化的气象风险,转化为清晰可交易的金融产品,为产业稳健发展筑牢基础。这不仅是对“气象×金融”跨界融合的创新实践,更是金融服务“三农”、支持实体的生动探索。
正如服贸会所呈现的,当服务贸易赋能农业、科技创新融入田间,乡村振兴的未来图景正变得愈发清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