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北疆,秋高气爽。天山脚下,玛纳斯河蜿蜒流淌,澎湃着无尽的生机;在垦区,条田如棋盘般铺展,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高性能新农机驰骋在田野上……
这里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简称“八师石河子市”)。七十一载春秋流转,一代代兵团人屯垦戍边,在荒原上建绿洲,发展着具有兵团特色的现代农业,成就了这座宜居富足的城市花园。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河子视察时指出,“要落实好党中央支持兵团发展的政策,发挥兵团优势,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壮大优势产业,促进农牧业绿色高效发展”,为石河子现代农业发展领航定向。
八师石河子市牢记嘱托,锚定“兵团精神传承地、兵团实力展示地”目标定位,坚持农业发展绿色化方向、科技化支撑、品牌化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具有兵团特色的发展路径。
打牢兵团特色农业底色
八师石河子市地处天山北麓,是棉花、林果等作物的优质生长区。近年来,八师石河子市立足资源禀赋,在农机装备、节水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起了集约化、绿色化、智慧化的现代农业体系。
——机械化生产驱动集群化发展
“从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到采收、残膜回收等各个环节,棉田管理已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八师石河子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八师石河子市棉花播种机械全面实现无人驾驶与自动化作业,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攀升至96.5%。2024年,八师石河子市棉花种植面积约330万亩。
依托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八师石河子市棉业正加速从一产种植向全产业链深加工延伸,并推动产业模式从“卖原料”向“卖标准”升级。在天盛实业、银力纺织等行业龙头的引领下,品牌矩阵加速成型,高端棉纺织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天山雪棉”摇身一变为有机棉纱与西装服饰,产品远销欧美高端市场,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持续攀升。
不止于此,近年来,八师石河子市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培育142团辣椒集群、143团奶业集群与石总场生猪集群。在辣椒产业集群核心区,年加工上千吨的甜椒粉与辣椒红色素出口到美国、西班牙与意大利;依托花园乳业与80余万亩天然草场,“草原牧场-智慧工厂-冷链配送”全产业链体系高效运转,从牧场到工厂实施全程质量监控,确保新鲜奶源以4摄氏度恒温在2小时内直达;生猪产业加速向标准化、集约化转型,全链条附加值显著提升。
——智慧农业赋能绿色转型
“过去看天浇水靠经验,现在看屏管田用数据。”143团场的张师傅捧着手机感慨,指尖轻点间,现代农业的科技脉动清晰可感。打开“疆天棉图”APP,土壤温湿度、棉苗出苗率、病虫害预警等数据实时跃现;切换至“天业节水”界面,按下“灌溉”图标,田间物联网电动阀门即刻响应,3秒内即可启动精准水肥一体化滴灌……
“节水不是发展的限制,而是创新的引擎。”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苏晨说。通过自主研发集成6项大田膜下滴灌核心技术,天业公司成功突破节水与增效技术瓶颈,打造出旱作农业高效管理的科技样板。
自2010年全国首批、新疆首家、兵团首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在这里落地生根,十余年间,这片土地已完成从“试验田”到“示范田”的蜕变。当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一幅“科技绿”与“农业兴”协同共生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科技赋能的脚步从未止步于单一领域。在畜牧业板块,园区以生猪养殖为切入点,探索出绿色种养循环产业模式,实现秸秆全量资源化利用与粪污就近还田,成为兵团循环农业的标杆典范;在新能源赛道,光伏大棚创新“板上发电、棚下种植”的立体模式,土地效益与生态价值实现双向奔赴,八师石河子市现代农业的绿色实践正向更丰富的维度拓展。
——延链补链激活三产融合
近年来,八师石河子市大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招商引进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康师傅、旺旺、燕京、娃哈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业龙头企业纷纷落子布局。张裕葡萄酒、花园牛奶、神内胡萝卜汁等代表石河子的特色农产品逐渐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土特产”。同时,八师石河子市还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大力发展集观光、采摘、餐饮、住宿、加工于一体的三产融合新业态,推动形成以农促旅、以旅促农、农旅共兴的良性循环。
走进张裕巴保男爵酒庄,仿佛踏入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欧洲城堡——洁白高耸的建筑融合了法国波尔多酒庄的经典元素与中国西域的地域风情;地下酒窖内,上万只橡木桶整齐列阵,沉淀着时光的醇香。
区别于传统酒庄观光模式,巴保男爵更注重文化体验的开发:酒庄内,葡萄采摘区、文化展示区、品酒餐饮区与休闲娱乐区功能分明,游客既能亲手采摘葡萄、DIY调配葡萄酒,还能探秘地下酒窖,了解葡萄酒的前世今生。
如今,酒庄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充分发挥“旅游+”辐射效应,酒庄一方面与周边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从技术指导、标准制定等方面助力生产;另一方面与旅行社联合开发,延伸出研学教育、旅居康养等新业态。据统计,酒庄年接待能力达50万人次,直接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服务业增收超亿元,成为兵团农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探索品牌农业发展路径
为加快现代农业步伐,八师石河子市以品牌农业建设为抓手,倾力打造“军垦1949”区域公用品牌,大力推广师市奶制品、牛羊肉、红酒、棉制品和特色果蔬类等优质农产品,推动农业发展向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跃升。
——打造“军垦1949”
为培育好“军垦1949”区域公用品牌,八师石河子市锚定目标、系统谋划——
创新运营模式,激活市场动能。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的品牌运营体系:党委统筹引领,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组建品牌农业工作专班;同步组建专业化运营主体,由师属国企石河子城投集团控股成立新疆军垦一九四九农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品牌市场化运营,推动品牌建设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运作”加速转型。
深挖特色资源,构建品牌矩阵。紧扣《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农产品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等政策导向,八师石河子市聚焦“121山药”、“炮台红甜瓜”、“下野地西瓜”、“142辣椒”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系统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建设,构建起核心品牌引领、特色产品支撑的品牌矩阵,着力打造层次分明、竞争力突出的现代农业品牌集群。
厚植文化基因,赋能品牌内涵。“军垦1949”以“军垦第一犁”经典形象为设计原点,讲述着从人拉肩扛的传统耕作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故事。八师石河子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军垦1949,凝结着八师石河子市人民热爱兵团、扎根兵团、献身兵团的情怀,是长期坚持农业品质提升、种养品种培优、补齐农业产业短板、推动农业品牌打造结出的丰硕成果,是兵团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品牌代表。”
——管理“军垦1949”
为筑牢品质生命线,八师石河子市出台《八师石河子市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方案》等系列纲领性文件,配套制定《“军垦1949”品牌授权管理办法》,将质量管控关口前移至准入环节,以制度刚性确保品质底线。
2025年1月23日,八师石河子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第4次“军垦1949”区域公用品牌选品评审会,来自农业、质检、品牌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团,对申请主体的资质、产品的品质等进行多维度考评。同时,为确保品牌含金量不稀释,八师石河子市还通过组织多场品牌管理专项培训,向授权企业深度解读“军垦1949”的发展战略、授权标准、准入退出细则及运营规范,推动企业从“被动合规”向“主动护牌”转变。
品质管控的精髓,既在“选”的精准,更在“管”的长效。为此,八师石河子市建立长效动态管理机制,针对已入选目录的企业及产品,定期开展质量抽检、市场反馈收集及生产流程复核,对质量下滑、违规操作的品牌主体予以清退,牢牢坚守品牌纯度。截至目前,共有28家企业的289款产品通过评审,正式纳入“军垦1949”品牌目录。
——叫响“军垦1949”
为深化“军垦1949”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认知,八师石河子市打出系列“组合拳”。一方面出台《“军垦1949”区域公用品牌商标使用奖补办法》,通过资金奖补激发授权企业使用品牌商标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以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筑牢品牌辨识度,从产品包装设计到品牌创意营销,“军垦1949”正以“母品牌”为引擎驱动旗下各品类“子品牌”升级。
如今,“军垦1949”品牌运营已迈入快车道。在本土市场,品牌已深入37家惠生活社区店,并同步进驻军垦博物馆、石河子宾馆、游客集散中心等核心文旅场景;在疆外市场,首家品牌运营中心落子大连星海广场,首家品牌牛羊肉旗舰店登陆合肥,这两大标志性门店成为“军垦1949”面向全国的“产销对接桥”与“品牌展示窗”。
为持续增强市场黏性,八师石河子市高频次亮相国家级展会,通过现场品鉴、场景化体验等方式强化产品认知。据了解,截至目前,“军垦1949”参加疆内外展销会30余场,结合文旅活动18余场,媒体展示曝光量总计达到8000余万人次。
讲好新时代军垦文化故事
时代浪潮与市场机遇的同频共振,正推动着八师石河子市加速迈向农业强市。这片土地用实践证明,兵团现代农业的跃升,不仅是科技赋能的突破,更是服务理念的迭代与军垦精神的传承。
——新业态: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服务
又是一年瓜熟时,打开抖音直播平台,吆喝着兵团甜瓜的短视频一条接着一条。镜头里刚摘下的甜瓜还裹着晨露,瓜农们麻利分拣装箱,主播举着瓜喊:“全疆全国包邮!”
流通环节的“加速度”,让这份期待有了更硬核的支撑。石河子花园机场的货运站里,满载着新鲜瓜果的飞机整装待发。自与邮政、顺丰等物流巨头共建“鲜行通道”以来,24小时冷链直达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带着阳光余温的甜瓜,最快次日清晨便能出现在消费者的果盘里。
“过去是瓜熟等客来,现在是好瓜主动卖。”瓜农老李的话里满是感慨。如今,品质优良的瓜果刚下藤便通过抖音商城、盒马鲜生等渠道同步发售,订单顺着网线“飞”进瓜棚。疆外市场主打精致礼盒装,拆箱时是“军垦礼物”的独特韵味;本地市场则保留散装直供,确保市民能第一时间品尝到田间的鲜爽。
——新市场:从本土到全球的开放突围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兵团展区,还是第十九届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的“一带一路”专馆,抑或是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经贸交流平台,“军垦1949”展团带着八师石河子市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在国内外经贸舞台上绽放光彩。
八师石河子市对外合作的诚意,已结出累累硕果:与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育种攻关项目已落地生根,为当地棉花、玉米品种改良注入了中国基因;辣椒扩种计划稳步推进,让中亚的热土上飘起了中国椒香;大田膜下滴灌技术陆续在中亚、非洲的17国开展,已有16万亩土地实践着中国方案。这些跨越山海的合作实践,彰显的是一个文明古国以开放包容姿态共享发展机遇的使命担当。
——新传承:从精神到产业的基因裂变
走进军垦博物馆,时光的刻度清晰可见:1952年的苏制纳齐拖拉机依然伫立,斑驳的锈迹诉说着那段“一手拿枪、一手扶犁”的垦荒记忆;一件缝着257块补丁的军大衣静静陈列,每道针脚都藏着“艰苦奋斗”的创业密码……这些文物,让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可感可触。
新时代的“特别能战斗”,是在智能大棚里培育耐盐碱作物,在5G覆盖下监测良田万亩;是北斗导航系统指引播种,精度误差不超过2厘米;是卫星遥感技术实时追踪作物长势,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开展虫情预警……曾经“战天斗地”的豪情,已转化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推动着八师石河子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