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是首批全国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2023年至2025年,山东省连续三年在临沭县实施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项目。临沭县耕地面积86.6万亩,其中土壤pH小于5.5的耕地面积约37.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项目每年实施酸化治理示范面积8万亩,示范区域覆盖临沭县全部9个镇街。
统筹规划强保障。项目建立了统筹安排、方案制定论证、项目实施与技术质量保证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一是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工作协调调度、组织实施等工作。二是成立以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临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相关镇街农技推广人员为成员的技术工作组,负责项目具体实施与技术指导。三是成立包括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相关高校专家在内的专家咨询组,负责指导项目实施以及技术培训工作。四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强与其他资金和项目的衔接配合,2023年—2025年临沭县统筹高标准农田、科学施肥增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项目资金4780余万元,并引导农户自行投入300万元以上,切实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因地制宜重推广。酸化耕地治理综合采用堆肥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施用土壤调理剂、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根据实施区域耕地酸化强度、基础地力水平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技术组合。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为实施主体,集成推广酸化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辐射带动周边耕地治理技术的应用普及。项目区实施前土壤pH平均值5.06,连续实施治理两年后土壤pH平均值5.38,pH平均值提高了0.32个单位,取得了阶段性的治理成效。项目县通过宣传培训和成果展示,让农户亲身感受到了酸化治理带来的效益,2024年农户自行投入293.5万元实施酸化治理,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实施主体愿意在财政资金支持结束后继续实施酸化耕地治理。
技术指导广宣传。制定发放技术服务明白纸、工作手册等,推动酸化治理技术应用普及。通过技术培训宣讲堆肥技术,开展现场观摩实操,展示畜禽粪污堆肥技术效果,推动堆肥技术应用。通过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报道相关信息,广泛宣传酸化治理成效。酸化耕地治理工作实现从“治病”到“养地”的转变,农户从“依习惯施肥”转向“依土壤需求精准管理”,种植成本降低,效益显著提升。2024年实施主体于乐意的300亩小麦总产达16.79万公斤,亩均增产43.9公斤,增收近3万元。于乐意感慨:“地养好了,产量稳了,增收更有底气!”
数字赋能提质效。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源,构建土壤综合数据库,集成开发临沭县酸化耕地治理平台,将临沭县土壤类型、土壤属性、土壤酸化、耕地质量等级等情况以一张图的形式直观呈现,为科学评价土壤酸化及耕地质量水平现状、演变趋势及酸化风险预判预警提供基础支撑。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