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关乎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做好乡村产业金融服务,既是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能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机构践行金融报国使命,彰显“人民金融”本色的重要路径。中国工商银行以普惠金融为抓手,深入农村产业发展一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实际行动,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助推富民产业发展,赋能品牌强农建设,为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贡献了“工行方案”,提供了创新范式。
破解融资问题,以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长期以来,融资“难、贵、慢”的问题,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信用信息不对称、缺乏合格抵押物等多重因素交织,导致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常常面临“资金荒”。工商银行聚焦场景化服务,打造“全行标准+区域特色”的信贷产品体系,先后推出“种植e贷”、“养殖e贷”、“制造e贷”等普惠型涉农标准化产品,因地制宜推出“吉林农机e贷”、“金乡大蒜贷”、“鹏农贷”等特色融资方案,积极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农村信贷场景中的实践应用。在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稳产保供等重点领域,工商银行创新推出“粮食种植贷”、“菜篮子发展贷”等专属产品,重点保障粮食生产收购、“菜篮子”产品生产发展、市场流通等关键环节金融需求。
助力特色产业,以融合激发乡村产业带动力。金融支持县域富民产业的首要目标,在于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壮大。为此,需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深化金融与产业有机融合,激发“接二连三”的链式效应。工商银行突破金融服务“单点思维”,实施“兴农撮合”服务乡村产业发展行动,打造“资源整合+供需匹配+全链服务”新模式。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产业载体,通过搭建撮合服务平台,引入科研机构、专业协会、电商平台等外部服务资源,串联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纪人、经销商等农产品经营主体,构建生态化乡村服务机制,推动金融服务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目前,该行动已累计服务超48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超1800个,举办“特色产业行”系列活动近300场,实现了从“零散支持”到“系统赋能”的模式重构。
支持产业升级,锻造农业品牌价值链。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新征程中,走好品牌强农富农之路,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工商银行通过金融资源倾斜和政策赋能,支持农业产业从“卖原料”向“树品牌”、“提价值”深度转变。围绕“仙居杨梅”、“武夷岩茶”等区域公用品牌,扶持超万家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方面成效显著的农业龙头企业,并延伸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时,开展“农特品牌荟”、“云展会”等近百场线上展销活动,累计推广农业特色品牌超3000个,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良性循环,推动地方产业实现从“原料输出”向“品牌输出”的重大跨越。
以普惠为犁,以创新为笔,工商银行正以金融活水滴灌乡村沃土,以智慧服务点亮美好生活,展现了国有大行的担当。展望未来,期待工商银行继续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征程上,奋笔书写兴农富民的崭新篇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