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金融撬动“酸甜经济”共富链
时间:2025-09-29 09:16:47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立足浙江杨梅特色产业优势,创新推出覆盖全产业链的“杨梅产业贷”专属普惠金融产品,为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提供差异化、纯信用的融资方案,累计投放超3亿元,助力“仙居杨梅”、“兰溪杨梅”、“青田杨梅”等区域品牌价值提升,走出了一条金融赋能特色农业品牌发展之路。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应不到长安”。在杨梅界,一直有“中国杨梅看浙江”的说法。拼大小、拼口感、拼速度,一颗颗红彤彤、娇滴滴的杨梅,不仅是消夏的时令鲜果,更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浙江杨梅的这一口“酸甜”,除了与气候和土壤息息相关,更少不了金融力量的加持。工行浙江分行创新打造杨梅全产业链专属贷款产品——“杨梅产业贷”,从“杨梅种植贷”、“杨梅大棚贷”到“杨梅加工贷”再到杨梅酒供应链融资,通过覆盖全产业链的差异化金融方案,有效解决融资痛点,将一颗颗杨梅描绘进乡村振兴的甜蜜图景里。

  种植端 稳产增收保民生

  作为金华兰溪的杨梅龙头企业,龙睛农业科技拥有110亩种植园基地,在兰溪杨梅销售市场占有率达30%,其“七星山东魁”品牌获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授予的“2024浙江好杨梅”金奖。今年,企业计划进一步提高精品杨梅产量,需要扩大杨梅种植面积40亩,资金需求量较大。

  依托当地杨梅协会精准推荐,工行兰溪支行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基于企业扩建40亩智能大棚的迫切需求,为其定制纯信用融资方案——“杨梅产业贷”,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300万元信用贷款的投放,高效破解企业生产旺季的“资金荒”。资金到账后,企业同步申领政府专项补贴,形成“金融活水+政策赋能”双驱动,让企业感受到普惠金融的速度与温度。

  兰溪是浙江中西部杨梅主产区,现有杨梅面积约7万亩,主要分布在47省道兰浦公路沿线马涧、香溪、柏社等地,形成极具特色的“五十里杨梅长廊”。近年来,工行兰溪支行通过与杨梅协会深入合作,为杨梅产业链客户提供更多金融服务支持。针对涉农经营主体资产类型中不动产占比低、融资难等问题,该行向杨梅产业链客户提供“杨梅产业贷”等特色产品,采用纯信用方式办理,小额线上实时生成额度、方便快捷,大额线下尽调、最高额度达300万元。

  截至2025年8月末,该特色贷款产品已覆盖种植、加工、冷链、文旅、电商全链环节,累计投放超6500万元,惠及主体包括杨梅种植户与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观光园经营者、深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与电商平台服务商等,在兰溪7万亩杨梅林间书写了“红果生金”的共富新篇。

  加工端 提升产业附加值

  1995年,台州仙居县创办生产杨梅利口酒的企业,也就是浙江聚仙庄饮品有限公司的前身。这是仙居首家从事杨梅深加工的企业,通过深加工,大批量消化了本地杨梅。“仙居杨梅是果农的摇钱树,而我们就是仙居杨梅销售的最后一道保障。”聚仙庄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张国标介绍,目前他们与县内80%以上的杨梅专业合作社都签订了收购合同,确保梅农销售无忧。在仙居,这样的杨梅深加工企业已有19家,衍生产品类型30余种,年加工转化能力近4万吨。

  小杨梅,大产业。为全力支持仙居县特色“酸甜经济”高质量发展,工行仙居支行创新推出覆盖杨梅全产业链的“杨梅产业贷”普惠融资产品。截至2025年8月末,“杨梅产业贷”已惠及全县梅农逾千户,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达1.2亿元。同时,该行还构建了覆盖杨梅“种、产、销、加”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已为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综合授信1.4亿元,贷款余额6200万元。

  出海端 护送鲜果越重洋

  作为浙江第三大杨梅产区,截至2024年底,青田全县杨梅种植面积11.2万亩,产量6.37万吨,产值7.65亿元。青田是著名侨乡,全县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38余万人,广泛分布在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当地开辟了“杨梅高铁”和“杨梅4小时登机”的绿色通道,杨梅保鲜贮运冷链体系也日渐完善。依托海外侨胞资源,青田杨梅出口量持续增长,远在海外的侨胞也能品尝到来自家乡的那一抹酸甜鲜美的“梅”好味道。

  墙内杨梅墙外飘香,青田杨梅走出国门的背后,除了更完善的保鲜技术、更严格的品控体系,也离不开金融力量的保驾护航。作为青田县首批杨梅鲜果出口的民营企业,中智物产自2016年成立起便肩负着“让家乡红果甜遍世界”的使命。近年来,工行青田支行累计为中智物产投放贷款超2950万元,专项用于冷链技术升级与海外渠道拓展,后续将追加融资支持该企业新建杨梅浓缩果汁精深加工生产线,推动产业从“鲜果依赖”向“全链增值”转型。截至目前,工行“杨梅产业贷”在青田县域已累计投放超6500万元。

  围绕兰溪、仙居、青田等地的杨梅产业,工行浙江分行通过“杨梅产业贷”惠及了杨梅种植户与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观光园经营者、深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与电商平台服务商等经营主体,截至2025年8月末,已累计投放超3亿元。当金融活水从种植大棚流向海外餐桌,当苏东坡笔下“未若吴越杨梅”的赞叹化为今日农户的笑颜——这张“梅”好名片,终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而金融的温度,正深藏于每一颗浸润科技与汗水的杨梅里。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