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清晨,阳光洒向西藏自治区岗巴县吉汝村的背水台。曾经这里挤满了背着木桶的妇女老人,而今却只剩几个老人闲坐聊天。“现在一拧开水龙头,清泉就流进厨房,再也不用顶风冒雪来背水了!”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个距离中印边境仅5公里的“中印边境第一村”,曾经饱受饮水困扰。海拔4700多米的岗巴县,年平均气温不到2℃,冬季极端低温可达-30℃以下。在这里,保障饮水安全不仅关乎民生,更关乎守土固边。
背水之苦
高原群众的“心病”
吉汝村整体地势南高北低,村民居住地集中在村庄南侧,而6处集中背水台却全部设置在村庄北边。对于村里的妇女老人来说,每日往返背水成了沉重负担。
“冬天管道经常结冰,背水台也结冰,取水非常危险。”村民回忆道,“有时候管道冻裂了,我们只能去更远的河道取水。”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直克乡和孔玛乡的群众。这两个乡平均海拔4700多米,总人口2944人,拥有大小牲畜5.73万头。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复杂,两乡常年面临水资源匮乏问题。
“有时候因为水压不足,有时候因为管道破裂导致停水,我们只能到集中供水点以及河道背水饮用,饮水问题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直克乡乃村村民格桑坦言。
创新破题
防冻技术攻克难关
面对饮水难题,岗巴县人民政府、市县两级水利局高度重视,积极筹措援藏资金及技术力量,组织设计单位经过实地勘察和调查,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计算分析和方案比选,最终确定了整改与升级方案。
——输水管线深埋防冻。根据勘测,吉汝村当地的冻土深度为1.6米,工程设计将管道埋设于冻土层以下,管顶覆土20毫米以上,这样管道受到外界气温影响小,不会发生冻裂。
——节水防冻栓技术创新。该产品具有内外两层不同管径的ABS管,当需要用水时将连接出水内管的手柄压下,堵水球阀被打开,水从内管中自动流出;使用完毕后,将手柄向上轻轻提起,堵水球阀自动关闭,同时内管中的水自动回流到管道底端,保障冻土层以上水管内为空。
——背水台保温升级。对背水台采取保温性能更强的内设新型保温材料,设置于背水台中的立管采用在底部设置阀门的形式,将立管内的水排空,保证立管内没有水,有效防止管道冻结。
日喀则市、岗巴县两级水利部门充分总结经验,借鉴吉汝村防冻水龙头成功典型案例,针对直克乡、孔玛乡所处地理位置特点,设计出“高寒、高海拔地区全年、全天候24小时正常入厨供水”方案,创新采用“集中背水台+支管缠绕伴热带+整乡整村入厨”的供水模式。
清流入户
幸福生活水到渠成
2023年以来,日喀则市、岗巴县两级水利部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涉农整合资金3985.39万元,全力实施直克乡索白村、乃村、杰荣村及孔玛乡孔玛村、德庆村、乃庆村安全饮水入厨工程。
如今,直克乡、孔玛乡的农牧民群众可以在家中直接饮用到安全、干净、放心的自来水,不再需要到外面背水。这一改变不仅方便了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今年,党和政府启动了农村安全饮水入厨工程,我们真正告别了背水桶,用上放心水、干净水、幸福水。”格桑高兴地说,“现在在家里拧开水龙头就可以用水,无论洗衣,还是做饭,都非常便利。”
过去,直克乡、孔玛乡的农牧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背水,而现在他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工作和生活,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环境效益也随之显现。在过去,农牧民群众需要到集中供水点、河流等水源地去取水,这些地方往往会被污染;而现在,通过安全饮水入厨工程,农牧民群众可以直接在家中取水,水质更有保障,对环境的影响也大大降低。
机制保障
建管结合长效运行
农村供水工程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程,针对基层工程建设点技术力量薄弱和管理水平较低的实际问题,日喀则市水利局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构建三级管理体系。统筹国家水利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有关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要求,县区结合实际,依托当地水务公司、自来水公司、抢修队等成立相应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企业;乡镇成立农村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村居依托生态岗位设立村级专职水管员,具体负责各村饮水安全工程日常维护工作。全市基本形成“县级公司+乡镇合作社+村级水管员”的管理模式,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强化应急保障能力。构建以县区政府为主体的供水保障预警监测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强化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常态化监测、物资储备、人员管理等应急准备工作,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借助微视频制作《防冻保暖宣传手册》、通过市县权威平台发布《防冻保暖告知书》等方式,向高海拔农牧区用水户宣传讲解供水工程冬季防冻保暖便民技术,帮助指导做好供水设施冬季防冻保暖措施。同时组织村级专职水管员,集中开展供水设施维修技术技能培训,提升村级水管员对管网系统运行熟悉程度。
全面推广
成功经验惠及更多群众
吉汝村防冻水龙头试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成功,为高海拔地区冬季供水保障困难的问题提供了理论经验和技术保障。该工程运行3个冬季以来,所有设施设备完好无损,运行正常,从未出现冬季冻结不出水问题,效果显著,节省了很多维修资金和劳力输出。
日喀则市水利局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岗巴县吉汝村饮水工程防冻水龙头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本着从源头上解决高海拔地区冬季供水保障困难问题,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积极推广岗巴县吉汝村农村供水工程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在日喀则,无论在乡镇,还是在村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全覆盖。恰央水库、松热水库、那堆水库一系列水利工程已成为岗巴群众永远不会断流的“大水缸”,持续提升高原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还是党的政策好,中央财政和自治区政府承担了绝大部分费用,光靠地方财政是肯定不行的。”直克乡副乡长巴桑罗布感慨道,“现在,我们高原边疆百姓用上了干净自来水,群众不愁取水困难,下步自己可购买太阳能热水器和洗衣机,这样生活也大变样了。”
涓涓清流润边关,饮水安全暖民心。在雪域高原,一股股清泉不仅流进了农牧民群众的家中,更流进了他们的心里,成为巩固边疆、富民兴藏的重要保障。未来,日喀则市将持续推进一体化供水工程、规模化供水工程和管网改造工程,常态化开展饮水安全管网设施隐患排查维修养护,持续开展饮水安全政策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对供水设施的管护能力,保障全市群众安全饮水可持续。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水利局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