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 强县富民兴村 推动城乡融合
时间:2025-04-14 11:05:2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建设全国特色农业示范区目标,深入实施强县富民兴村“三项行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强县工程考核连续两年位居市州第一,四个县市区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前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分别实现“五连优”“七连好”。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21.3亿元,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86。

  实施强县行动,促进城乡融合。一是做强县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谋划推进267个总投资1885.3亿元的强县工程重点项目,6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全省第一。宜都经济总量破千亿,枝江过900亿,分别进位至全国百强县第61位、76位,夷陵区进位至全国百强城区第96位,14个乡镇入选全省百强镇,县域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的70%。二是优化功能品质。实施城镇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台综合性民生服务12条政策,县城集聚度达45.5%,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进城农民田有人种、果有人管。聚焦学位、床位、岗位、车位等群众关切,深化年度十大民生项目。12个教联体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数量全省第一。在省内率先实现异地就医免备案,3地被纳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试点。三是完善城乡布局。顺应人口流动趋势,坚持把县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构建以9个县城、18个重点镇为牵引的“县城—重点镇—中心村—村湾”融合发展空间体系,形成梯度辐射、功能互补、统筹协调的县乡村发展格局。

  实施富民行动,提升产业能级。一是强力壮龙头。围绕“链主”企业大力实施培育壮大、招引发展、技改提升“三个一批”工程,全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43家,其中国家级10家,年营收过百亿元2家。农业上市企业达到5家,占全省三分之一。组建宜茶集团,营收突破9.5亿元,进入全国行业前十。成功引进省农发集团落户宜昌,加快打造柑橘产业旗舰。建成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6个,全市八大重点农业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2400亿元。二是大力兴业态。积极探索“农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全市涉农电商主体达到8518家,成功创建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2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三是全力树品牌。统筹打好“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组合拳,全市形成“2+5+N”品牌矩阵,“三品一标”总数达351个,居全省第三,6个地标产品入驻国家地理标志馆。宜昌蜜桔、秭归脐橙、宜红工夫茶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60亿元、90亿元、46亿元。

  实施兴村行动,促进乡村和美。一是美化人居环境。坚持“全域整治、示范创建、精品提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一体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争取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6个,数量全省最多,4地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兴山县龙池村入选全国零碳乡村标准试点。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坚持城乡规划建设“一盘棋”,一体推进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全市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75%以上,430个村超前布局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个县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农村寄递物流、5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三是深化“三治融合”。坚持党建塑魂、自治固本、法治健体、德治润心,着力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宜昌乡村治理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数达3个,8个案例入选全省农村“一约四会”优秀典型案例、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湖北省宜昌市委农办、宜昌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