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何以“淳美”——浙江省龙泉市住龙镇住溪老街发展纪实
时间:2025-04-14 11:04:5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浙江省龙泉市住龙镇是一个被群山包围着的郁郁葱葱的古朴小镇。住溪溪流犹如碧玉的带子穿过小镇,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熠熠的光彩。住溪村为镇政府所在地,一条幽静深远的住溪老街穿过全村,沿街种满花草,街上居民相向而住,安静平和。

  住溪老街长437米,现有住户167户,已经有400多年历史。路面由统一的青石板铺设,道路两旁清中期古建筑民居林立,青砖灰瓦,宅居错落有致,至今基本保持原有历史风貌。老街共有盆栽6000多个,形成一条绿意盎然、五彩缤纷的花色带子,从街头到街尾,成为老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老街以良好环境、淳朴民风闻名于外,成为大山深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方明清古居——漂泊迁徙新筑了温馨归宿

  住溪,就是住在溪上的意思。住溪村民姓氏颇为庞杂,各自的祖先大多在明末清初从福建连城、上杭等地迁徙而来。定居下来的住溪村民沿着乌溪江顺流而下,用小轮船、竹筏等将香菇、木耳、桐油等货物运往衢州、金华、杭州等大城市开展贸易活动,以水运之便引来更多的农工商贾,村落逐渐兴旺。但在清朝嘉庆年间,一场洪水将原有的居住区冲毁。灾难并没有迫使这些原本迁徙而来的居民再次流浪,他们毅然决然开始生产自救,并在改道后的河流旁重新选择合理的居住区域,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住溪老街。

  在千辛万苦的迁徙与重建家园的痛苦经历中,住溪村民养成了热爱家园、热爱美、团结邻里和睦友爱的氛围。街上的百姓相处融洽,讲究卫生整洁,室内厅堂一尘不染,生活用具摆放整齐,木质的栅栏和板壁因常洗刷而透出原始木头的本色。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大城市更为新潮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传入住溪村,老街村民也开始更加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日益讲究卫生条件,并将当地常见的兰花种植于门前屋后以美化庭院。老街上门庭院落花草扶疏,有兰花、菊花、海棠、玉球等各类花草,最多一户有300多个盆栽。

  一片红绿山水——从“木头经济”走向文明新风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依托广袤的山林,住溪村民加工木制品并走南闯北贩卖木头。全国各地的采购员来到住溪采购木头。最多的时候住溪村汇聚了四面八方来的2万多人。“木头经济”富裕了住溪人,1985年住龙镇农民人均收入达1147元,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农民年人均收入超千元的乡镇。

  步入新时代,随着木材经济衰退,住龙镇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街上百姓在做好日常卫生保洁的同时,开始建造“家庭小花园”,栽种各类花草盆景。逢年过节大家将家具搬到门口的住溪边上去洗刷,邻里之间比整洁干净、相互赏花蔚然成风。

  镇村干部按照“移风易俗践行美丽风尚”的行动要求,带领村民护好“一溪清水、两岸青山、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原生态住溪。加强对村民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引导村民追求更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投入更大的资金建设美丽老街。老街居民和这些政策形成良性互动,以更大的热情建设美丽家园,更加注重家庭的整洁卫生,更加注重健康生活情趣的培养,家家户户门口更是争奇斗艳,百花齐放。老街居民都以家里干净整齐为荣,以盆景的数量和美丽为耀,茶余饭后村民总喜欢坐在一起聊聊哪家的庭院最漂亮,哪家又种了新盆景。

  住龙镇近年先后荣获“全国优美乡镇”“全国文明乡镇”称号。住溪老街蕴含的历史文化与今天的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使街上百姓与外来游客都能感受到在山环水绕中美好生活的宁静幸福,让“淳美”二字深入人心。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农村局、龙泉市农业农村局、龙泉市住龙镇人民政府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