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巧用紫云英 助力化肥减量增效
时间:2025-04-14 10:56:32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字号:【

  农谚云,“一年红花草,三年地脚好”“绿肥种三年,瘦地变肥田”。广东省紧跟农时,从去年冬天起大力推广种植近45万亩紫云英绿肥,面积创近年新高。这对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改善土壤结构、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将紫云英推广种植作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列入省农业农村厅“重点任务清单”,成立由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项目工作组推进紫云英种植。同时,印发工作通知,指导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和托管服务主体推动紫云英种植相关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创新组织形式,推动工作落实。创新项目实施方式,设立紫云英绿肥种植省级项目,充分发挥省级单位的组织优势和技术优势,采取服务补贴的方式支持省农科院、省供销社、华南农业大学等5家省直单位在全省21个地市70个县(市、区)388个镇(街道)开展紫云英种植。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按照“省统筹抓总、市县推进落实、托管服务主体具体实施”的组织方式,由省级统筹各类资金、资源,市县强化组织协调,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充分发动农户等经营主体,合理确定种植地块、协调灌溉用水等,托管服务主体按技术要求开展种植。

  强化技术支撑,确保种植成效。为提升紫云英绿肥种植成效,争取亩产达到1500公斤以上,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技术专家对选种验种、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等进行全流程指导。一是落实技术指导。组织113名省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乡土专家、农业科技特派员等成立技术指导专家组,采取“农业部门统筹+专家包片指导+托管主体实施”的方式,深入种植一线为种植主体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单位组建6个挂钩指导服务组,与21个地市建立常态化的挂钩联系指导,指导服务组先后赴60个县、200个镇、近1500个种植点现场宣讲政策、指导种植,协调解决灌溉用水等相关问题。二是召开专题研讨技术培训。召开全省紫云英种植技术培训视频会,对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干部、托管服务主体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共培训技术骨干100人以上。举办紫云英绿肥现场观摩会,邀请全国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及省内专家,交流分享绿肥生产经验,研究推动全省紫云英绿肥推广种植提质扩面增效的方法路径。三是开展示范引导。统筹集成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动建立高产示范片,积极开展紫云英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探索和品种试验、土壤酸碱化治理试验等,全省70个县共建设高产示范片102个。

  强化科学精准管理,提升种植管理效率。为强化对紫云英种植过程管理,推进项目规范实施,充分应用信息工具,提升管理成效。一是开发紫云英种植管理小程序。依托小程序对紫云英播种、施肥、灌水、田间管理、测产等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形成全省紫云英种植管理一张图,后台可实时调度各地种植和高产示范片建设情况。全省2068个种植地块近45万多亩紫云英相关种植数据信息已全部上图,为项目验收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开展土壤墒情自动在线实时监测。在从化、南雄、台山安装了土壤墒情自动监测设备,紫云英种植托管服务主体通过手机APP能远程实时掌握种植田块的土壤旱涝情况,为强化紫云英种植的排水、灌溉等田间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大力推广紫云英种植,探索了提升地力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经济效益方面,紫云英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3.5%,土壤总养分提高21%,能够有效降低春耕化肥用量15%~25%,增加水稻产量10%。在生态效益方面,每亩紫云英可固定二氧化碳150公斤,固定大气的氮6~10公斤,活化土壤钾5~8公斤,有力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养分流失和碳排放,改善农田微环境。在社会效益方面,可有力促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助力打造健康优质农产品产业。

  (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