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 送技术到指尖 送政策到心间
时间:2025-04-14 11:11:0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钱娟 字号:【

  开栏语: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事不宜迟。当前,由南到北,我国春耕春播全面展开。各地纷纷抢抓时机,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多措并举稳面积、提产能、提品质,有力有序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全力打好粮油生产第一仗,为全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夯实基础。本期聚焦春耕备耕,展示各地的做法和实践。

  春风送暖,农事渐浓。在湖南省长沙市,育秧大棚中,秧苗正冒尖;高标准农田里,“铁牛”翻出新泥;农机4S店内,插秧机保养一新整装待发……新的丰收,在春光中孕育。近年来,长沙创新农技推广模式、加大政策投入力度,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在线答疑

  “屏上耕耘”硬招连连

  “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如何快速培肥?”“早稻集中育秧条件下如何壮秧?”“早稻恶苗病如何预防?”……春耕不迷茫,专家当“导航”。3月18日上午10时许,“农农开讲”直播首秀准时开启,评论区网友提问接连不断,三位专家耐心答疑、在线出招。一个半小时的直播,吸引了1800余名网友在线观看,累计互动点赞量超过2万次。

  2024年长沙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栏目“农农开讲”上线,该栏目紧贴农时、农事,围绕作物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业机械使用等农业实用技术,探索 “屏上耕耘”短视频农技服务,为农民朋友推出“当季硬菜”。

  粮安天下,地载千秋。春耕当前,如何护好地力,守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农开讲”直播间里,网友抛来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肥力不高、肥力不均如何破解?”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资源保护利用技术部部长、高级农艺师胡明勇接招:“培肥地力要用好关键三招,一是增施有机肥,二是种植绿肥,三是测土配方施肥,总之‘土要匀、肥要匀、水要透’。”既亮出硬核招数,又摆出具体做法,专家的详细解答,让农民朋友们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网友“果果”正为集中育秧的秧苗长势发愁。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王少希抽丝剥茧送上技术干货:“集中育秧要做好全流程无死角消毒,并调节好温湿度,防治好病虫害。”

  从昔日“面对面”,到如今“屏对屏”,农技专家在“云端”紧扣种田大户的技术盲点、关注热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答疑解惑,让农民朋友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用就灵,这样的“云课堂”,已成为长沙农技推广的新模式。近年来,短视频、直播爆火,长沙农技推广队伍顺势而为、在线“整活”,干起了线上线下“两栖”的农技推广服务。

  “如果你觉得我们农技人员的工作只有‘土味’,那你一定out了。”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产业技术推广部副部长、高级农艺师姚艳红深耕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工作多年,走进直播间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从田头走入镜头,把农技服务送上云端、送到粉丝手上,姚艳红喜提“网红专家”身份。“土味”的事“洋气”干,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邱万里也颇有感触:“以前下乡给种粮大户讲课培训,一天顶多走几个村,培训几十人;如今,插上互联网翅膀,农技传播者和需求者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近,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正打破时空限制,流动至每一处农田、每一寸土地。”

  随着扎根一线的农技员、经验丰富的“田秀才”、深耕行业的专家纷纷“触网”发声,农民拥有了喜闻乐见的数字“新农具”。“农时一到,专家拍的短视频就来了,学起来特别方便。”种粮大户高帅解锁春耕“新姿势”,他还加入种粮大户微信群,遇到技术难题,手机一拍、微信一发就能请专家在线答疑。

  截至目前,“农农开讲”已发布农技短视频76期,播放量超50万次,有效解决了乡镇基层农技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今年,长沙将进一步探索建立“农农问诊”制度,运用新媒体推广农业技术,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

  田间问诊

  “线下把脉”办法多多

  线上直播热火朝天,线下指导如火如荼。为打好春耕备耕“第一仗”,由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派出的5个专家组,已先后赴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20余次,他们兵分多路,把土地踩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户春耕备耕,为今年粮食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春光明媚,在位于长沙市长沙县金井镇王梓园村的粮食生产“四高”(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试验示范基地,挖掘机轰鸣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收尾。首次被纳入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筱雅家庭农场负责人梁治国心里没底:“今年情况啥样,怎样才能增产?”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沙县“四高”专家张玉烛,长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罗冬生等专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二话不说迈开脚步,沿田间看地力、问家底。

  “往年产量如何?种植了什么品种?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何时到位?”一轮田间走访下来,将底子摸得清清楚楚,把问题看得明明白白,张玉烛直戳问题,“土壤沙性这是先天不足,可采取覆盖保水的方式,前期基础工作做扎实,后期少量多次施肥,确保土壤肥力。”同行的土肥专家也没闲着,深入田间取土样,把标本送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体检”,为进一步摸清地力、因地制宜科学施肥打牢基础。

  院士手把手教种田、专家一对一贴心服务,近年来长沙创造性开展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创建,今年将建设5个双季稻、5个稻油轮作乡镇(街道)整建制项目,集成“四高”稻油轮作丰产增效生产技术体系,全市“四高”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200万亩以上。

  “区域整建制推进是我们粮食生产的一大亮点,今年我们把宁乡市纳入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浏阳市为全国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望城区为市级粮食生产‘四高’技术整建制推进县。”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谭芳表示,长沙将依托“四高”智粮平台,探索智能装备和智慧管理技术,同时打造“长沙好米”区域公用品牌,培育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推动粮食生产与农旅产业融合,推动粮油生产提质增效。

  政策组合

  稳粮安粮诚意满满

  近日,在浏阳市沙市镇,长沙市“单产冠军”邓见加正忙着平整良田,看着秧苗长势喜人,他干劲十足:“政策给力,种粮有底气。”

  今年,长沙打出政策“组合拳”,面向种粮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派发惠农“红包”。根据最新出台的《2025年长沙市有效衔接工作与“米袋子”工程互促共进实施方案》,设立94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工作。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四高”技术面积达400亩或800亩,并满足联农带农要求,可分别获得10万元或20万元补助。

  与此同时,久经酝酿的《长沙市改革和完善地方特色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方案》出台,构建起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实现“米袋子”“菜篮子”主要产品全覆盖。这一开拓创新之举,无疑将为种田大户带来福音,为粮食安全撑起“保护伞”。

  邓见加所在的沙市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2023年以来,邓见加连续两年夺下长沙市“单产冠军”荣誉,2024年双季稻亩产达到1339.9公斤,仅种田一项就为他带来纯收入15万元。瞅准了政策红利,邓见加今年准备种植粮食500多亩,并致力于再夺高产。

  目前长沙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正不断刷新进度条,2166台大中型拖拉机、2356台旋耕机全面就绪,2400余台插秧机抛秧机将投入春耕生产,1295台植保无人机也蓄势待发,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