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
时间:2025-04-14 10:54:0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陈吉 吴舒 字号:【

  2024—2025年,农业农村部启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以下简称“试点”),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财政部门牵头组织,原则上依托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抓好试点工作的落实实施。试点项目聚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人才需求,坚持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重在实效的理念,覆盖5个地级市70余个县,计划培育1万人以上。通过基础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帮扶指导、跟踪服务与贯通发展学习,一批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农民脱颖而出。

  为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中央农广校组织调研组先后前往十余个省(市)开展调研,了解试点进展情况。调研中发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乡村人才培育工作提出了新需求,试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顺应时代要求和发展变化,实现了与新需求的顺利对接。

  适应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需求。试点紧扣城乡融合发展催生的新职业、新工种谋划实施培训,围绕用人主体需求开展委托培训、订单培训,推动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紧密联系、双向贯通。

  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求。优先考虑返乡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人群,按照主体带头人应当具备的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市场对接等素质能力要求,以培育对象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为标准,选用适宜的培育场景,宜培则培、宜训则训,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

  适应乡村资产经营管理需求。试点聚焦此类乡村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新业态,重点培养具备资源整合、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能力的运营人才,使之成为链接乡村和城市的重要纽带。

  结合新时代乡村人才培养呈现的新需求,试点项目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推动学与用贯通发展。

  产业贯通。实现一二三产业之间、传统农业与新产业新业态之间的横向贯通。要加快培养与新产业、新业态相匹配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可以围绕农文旅融合、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文化产业等,培养一批民宿管家、农机能手、农业文化遗产运营者等。

  主体贯通。实现培育主体和用人主体之间的合作贯通。要充分发挥农广校统筹协调管理作用,鼓励培育主体与用人主体协同探索协议委托、订单定制、联合培养等产教融合培育方式,组织培育对象在用人单位生产或管理部门进行在岗锻炼和见习实习,推动人才培育与用人需求对接匹配,缩小农民从业就业需要和产业用人需求之间的距离。

  政策贯通。实现农业农村部门与组织、人社、财政、教育、文旅等部门紧密协作,促进农民教育培训政策与乡村人才发展政策之间的衔接贯通。探索教育培训机构与人才发展服务机构深层次紧密协作新机制,构建农业农村部门与政府人才集团等协作育人新体系,贯通农民教育培训与乡村人才发展政策。要引导其他职能部门参与进来,共同探索形成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贯通。实现农民培训学习服务和训后转化应用服务之间的闭环贯通。培训结束后,要积极为培育对象提供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创业支持、政策咨询、品牌打造、融资担保等方面的牵线搭桥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和创业发展条件。

  资源贯通。实现部、省、市、县实践、教学、宣传等资源之间的共享贯通。要突破地域局限,充分用好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全国共享师资,以及各省已有优秀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和优秀师资,为试点培训提供实习实践场所和教师队伍保障。及时指导试点地区加强工作成功模式的总结推广,从培育环节设计、跟班实践、就业指导等方面寻找特色亮点,加强培训成效宣传总结。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